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A.U.PEOPLE 澳群澳洲珀斯Perth华人网官方网租房二手车招工二手买卖黄页退税税务Tax Return 珀斯 悉尼 墨尔本 布里斯班 阿德莱德 堪培拉]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本网站广告推广招商联系:Marketing@aupeople.com.au 微信平台:AUPEOPLEweb 微信号: AUPEOPLE888 QQ: 1171696152
楼主: lyu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天天感谢神

[复制链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41#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21:34:03 | 只看该作者
2013412日。星期五。

又是人间四月天。
热了许久,天气一直没有凉下来的迹象,这两天总算下雨了。

实习开始了。
学校很近,导师很好,有点好物沉底的意思。一切感恩。

这段时间,日子过得百味杂陈。
有一阵子,总有未接到的电话,后来才知道是久违的苏珊大妈。奇怪她怎么突然满天满地搜我,以为有什么要紧事,收到她的邮件才知道,她只是跟踪一下我的近况。她写道:“U see, on the radio the voice of this female announcer sounded so like your voice. That's why I was wondering maybe U might be working for the radio station. The voice on the air is sooooo clear and confident. If it’s U, hey my friend, U R doing an excellent job. Well done.”
我告诉她:“是啊,从去年开始。”
她回复说:“Oh my god, U R sooo incredible my friend. @ least U dont give up so easily
after your business venture - well done!!!”

至此,我才明白,原来在此岸世界人们的眼中,我“生意失败”后是应该一蹶不振的。“振”了的话,反而叫人们莫名惊诧了。
义不容辞,我将收店前后所经历的一切向苏珊大妈和盘托出。可惜,这个拜了数十年偶像的苏珊大妈没有再作进一步的交流。愿神的救恩最终临到她。

-------------------------

这个学期课业繁重,学习也并非一帆风顺。老师当中不乏极品。有疑似抑郁症患者,也有种族歧视倾向严重者。那后者每次讲课,都竭力避开中国,一谈到东方文化就日本韩国,好象跟中国人有什么过节。对此我想忍忍就过去了,也不去计较他的傲慢。但最近的一个大作业发回来时,我发现他把我一道题目里每个小题的得分都划掉重写,把原来的题目总得分从13/15改成了9/15,以把我的总分压到80分以下。而他选来减分的这道题,是整份卷子里我最满意的部分,而他也都打了勾,还加了些赞许的评注。这种没有原因的逐项分数涂改,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在评卷前就按自己的个人喜好预设了一些(甚至全部)学生的分数,然后在改卷时对号入座,入不了座的就手动修改。因此学生的成绩取决于他的主观喜恶,而非作业质量。
见此情况,我就觉得有些茫然了。作为一个学生,自己的艰辛劳动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公正的对待,那么我就应该尽自己的本分去争取合理的权益。但是作为一个基督徒,我又不愿意把太多的时间和心力耗在这个世界的矛盾纷争、是是非非当中,因为这地上的一切都会过去,而且这件事,实在是小得不值一提。
祷告之后,我有了一些很清楚的想法:我凡事尽心尽力,于心无愧就足矣;他人如何看待、如何处理并不重要。无论如何,过关就好,不必求全责备。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保留自己申请复审的权利,而是否申请视乎第二个大作业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为情况若再次出现,申请复审就变成自己的分内之事了:我就能从中确定这位老师的歧视倾向,那就有责任也有义务提醒他遵守师德规范,此举对他的教育生涯应该是有益无害的。从长远看,这对他是一种造就,同时也能避免后来者遭受同样的不公正对待。
求神赐我坚忍与智慧。

--------

感谢神,隔了许久,终于在日前收到Linda的一封长信:
今日终于得空,愿和你就一些事情分享。
1. 关于见证:我为此感谢神!你愿意将生命中的点滴与神相连,更能从福祸患难中看到主的恩典和引领,这真是极大的福气。坦白讲若不是神定意爱我们,且要得着我们,我们谁也不会自己愿意承认主的名,更不会归荣耀与祂,所以,当你愿意将生命中的经历归荣耀与神,且以谦卑的心愿意为他作见证时,我为此感恩,并求主动工,愿祂借着你的见证得着更多属祂的人。不过,诚实地讲,这两年随着灵修的长进,我个人越来越在见证的事上提醒自己要慎重。回想自己归主成长的历程,观察身边弟兄姊妹的灵命,我感到,往往那些只讲神在属世的福分上如何恩待我们、如何祝福我们,而不讲神怎样管教我们、洁净我们的见证,不仅没有达到造就人、感动人的目的,反而成了许多软弱而灵命浅的弟兄姊妹的绊脚石,当他们自己祷告祈求,向神讨祝福而未得垂听时,便转向抱怨甚至背弃神。原因很简单,初信和灵命不长进的肢体往往在主的真道上明白甚少,也不愿意竭力追求,更不清楚我们所信的是怎样的神,只当祂是佛或菩萨,可以用祷告和赞美轻易贿赂,完全忽略了我们的神还有圣洁、公义、嫉恶如仇的一面。
2. 关于灵修: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特别为你的灵修生活有负担。坦白讲,我们灵里的生命,若不借着灵修竭力追求真道,便无法长进,也无从过圣洁顺服的生活。信主这两年多,在教会以及生活中看到形形色色的基督徒,虽信主多年,有的甚至是一辈子信主,可活的比非信徒还可怜,明明找到了信实大能的神,却在各样患难和难处中不依靠神,或只是口头依靠神,结果自然没有平安和喜乐。原因虽有多种,但比较常见的情况则是没有信心的根基:口头上说信神,但这个神到底有怎样的属性和作为?我与祂该有怎样的关系?祂为我的生命定下了怎样的标准?我生命中的心思意念、言语行为怎样才合祂的心意、讨祂的喜悦?我们一概不知,也不想知道。唐崇荣牧师在谈到基督徒的生命要素时说有三个:信靠、明白、顺服。我深以为然。我们是因信称义,因神的恩典,在没有完全明白的时候就信靠了他,因这信靠,我们要蒙福,而蒙福的前提则是顺服。可是,如果在信靠之后,我们稀里糊涂,不去竭力追求神的光照、神的智慧和真理,如何顺服?如何知道自己是顺服了神的旨意还是自己肉体的需要,抑或是撒旦的引诱?何况,我们的神是大有智慧的,祂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儿女活的稀里糊涂,傻里傻气?所以,我们要明白真道,去追求真理,以便我们能更好地顺服神,做合神心意的儿女。
感谢神!你肯承认自己灵里没有辨别和判断,不过,你是否希望自己能够有属灵的辨别和判断?这样的心有多迫切?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一切的事情都比神的事情更重要?或者,总的来说,神比较重要,只是在有些事情上,总有个轻重缓急,先来后到?比如说,学业就比较重要,灵修嘛,可以往后放放,反正主日敬拜和团契我都没耽误。亲爱的姊妹,神是鉴察人心的, 若是我们的敬拜徒有其表,难道神看不出来?若祂看到了,我们的心不自己责备自己,会不会有问题?
其实,我们都无法达到标准,我自己同样会为这些事情挣扎,但我求主赐给我们谦卑顺服的心,让我们明白我们必须要过以主为中心的生活。
所以,无论如何,你应该有固定的灵修生活。每天哪怕半个小时,系统地读圣经,读前祷告,求主开我们的心眼心窍,要让我们有领受,有得着。
3. 关于听道。明确地讲,王月皓八百场讲道不要听,除非你有灵里的辨别和判断,目的是为主辨明真道。也请你为你妈妈恒切祷告,求神保守她的心不受假教师的搅扰和诱惑。唐崇荣牧师的讲道是归正神学,我们小组听他的讲道有半年多了,我和弟兄姊妹们在明白真道和生命长进上很得造就。你如果现在功课忙也不必勉强,但以后有机会请系统地听他的约翰福音、希伯来书和罗马书,相信你的生命一定会有长进。
4. 关于你读经时的困惑和问题,因不知道你说的是圣经的哪一段,我这里不好回答。在没有了解和明白圣经的智慧前,(当然我现在也只是知道一点点皮毛,主的智慧奇妙无穷,是我们测不透的),我同你一样,更多地凭自己的理性和从这个世界中学到的知识来判断和分析经文,因而困惑和问题不少,对神的挑战也不少,现在,当我把圣经通读了两遍以后,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答,而且,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很多的问题了,因为知道自己还没有从自我的骄傲中释放,所以质疑,不过,对于翻译和解经的错误另当别论,只要我们持守谦卑。
5. 最后,有一个好消息,美女佩前天给我打电话了,谈了很久,(她说会给你也打电话的)。感谢神,她已经找到了一个属灵的家,也开始了她在教会的侍奉,听得出她很开心。不过,你要好好为她祷告,她灵里的征战不会小啊。

呵呵,我脑子反应慢,写这点儿东西花了一下午,就此住笔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0

帖子

753

积分

A.U.初中生

积分
753

社区居民

6642#
发表于 2013-4-13 09:00:41 | 只看该作者
夜夜感謝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4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48:00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423日。星期二。

晚上,收到以前一位上海同事的英文邮件。
“现在我在北京生活。北京,中国的首都。在这儿,几乎每个人都以为来到北京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我的父母也不例外。
“我得说,在这里我的工作能力的确得到了提升,但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我没办法静下心来。周遭的每个人、每幢建筑都在激励我更卖命地工作。有个奇怪的声音总是在提醒我:看到那漂亮的车子了吗?看到那些珍馐美味了吗?你知道当你老去时,政府不再管你死活了吗?你想你的宝宝过上好日子吗?
“但一想到你,我的心就会静下来。是不是圣经让你安于现在的生活环境?”

这封邮件,让我再一次把基督徒见证网的链接找出来,发了过去。

------------------------

而在这个见证网上,我看到了刚刚在新闻网页中看到的一个名字:廖智。
这个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失去女儿、婆婆、自己的双脚、继而失去婚姻的舞蹈教师,戴着义肢来到雅安救灾现场,参与震后救灾。
http://news.163.com/13/0423/17/8T5OD8FF0001124J.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

帖子

7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1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

6644#
发表于 2013-4-26 11:17:5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神!
http://aupeopleweb.com.au/VantageF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45#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0:46:48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5月14日。星期二。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终于来了。
这两三周,连续熬了一生中最多的夜。
每日早上在闹钟的狂响中醒来时,或精神抖擞,或萎靡不振,都感谢苍穹之上天父的垂顾。
偶尔鼓起勇气站到秤上,没有发现明显的体重下降,感谢神。

两周多以前,又一位老友离开了我们的世界:黎黎。
生命有限,世事无常,仍在对酒当歌的人们啊,你醒了吗?

每一日都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所以每一日都是恩典。
我们或来,或去,真由不得自己。

天终于开始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4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22:36:30 | 只看该作者
2013518日。星期六。

昨晚睡了一个饱觉。很感恩。
早上刚起来,接到铁娘子电话,问我怎么这么久没往家打电话。
我是个喜忧皆报的人,就坦承天天熬夜,没空打。
“母亲节你也忘了。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啊。”她声音里有笑意,似乎没有怪我。
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个要命的疏忽。是啊,母亲节我都知道跟别人的妈妈们说声Happy Mother’s Day,甚至萌发过给Linda打电话的冲动,可偏偏就没把自己的母亲放在心上。
为了不让她伤心,我只好出动谎言外加糖衣炮弹:“我以为中国的母亲节不在这一天呢,不是六月吗。我祝我的妈妈天天快乐,天天都过节。”
“六月是父亲节,母亲节是五月的。不过我不在意这地上的节期,说说而已。”铁娘子说。
她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我把她的受浸日也忘了:“呃,你灵里的生日……”
“是十七号。”她说。
“是昨天!生日快乐,嘿嘿。”
她说:“我以为你不打电话,是怕我催你听道。”
“没有啦,我就是忙,作业多,熬得六亲不认。”
“怎么会这么多作业?”
“你没当过学生不知道的啦!再过一个多星期就考完试了,到时就没那么紧张了。”
“忙完了常打电话啊。”
“好。”
挂了电话,感叹自己真不是一般的没心没肺。
这点可能得自铁娘子真传,我估计她也没给我外婆打电话……(臆测)看来我们得一起改改,按圣经所说的去行:“你们作儿女的,当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61-3)


不但把铁娘子的受浸日忘了,也把自己的重大日子忘了。到514日为止,我就重生两年了。两年的时间虽短,我的所得却比过去几十年更为丰富。
22号则是Linda受洗三年的日子。这三年来,一直看着我们的神怎样用她,让她在那个充满霸气的古都之一隅,带领一批或灵命已长、或饥渴慕义的弟兄姐妹,共同发掘荒漠里的一片甘泉。
昨晚过旧家做作业,打开了久未登录的QQ。发现Linda在“荒漠甘泉”群里放了511日撒贝宁主持的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的视频链接,此次主讲为廖智。当下点开看了,当天因为团队presentation出师不利而生发的负面情绪随即一扫而空。感谢神。


从下周开始,就不必再常常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因为这个学校的授课全面结束,全日制实习马上开始。
为了在到期日前返还从学校图书馆借出的一批书,我决定在前天出门回校和作业团队碰头时,用行李车把书、电脑、午餐一同拉回学校。因为和队友们预约的是接近中午的时间,学校周围很难找到停车点,我决定坐公交。
于是拉着沉甸甸的一箱东东出发了。上了出城的车。不料转了几条路,行李车就被一个急转弯拖倒了。整理后检查了一下,物品都无恙,塑料袋中的十几本书也安好。于是下车,转车,再转车,到了学校。直奔图书馆,把十几本书在返还处点清楚了,还进去。以为万事大吉。
晚上到家查邮件,发现图书馆管理员桑尼亚给我发了邮件:
“Hi, You returned a copy of Educational failure and educational success in an Aboriginal community today that has water / liquid damaged and unfortunately a replacement copy will need to be ordered as we cannot return the book to the collection in its current condition.  As outlined on our borrowing information page:

3.4 Authorised use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are and return of items that they have borrowed.
6.8 Authorised users who damage an item or permit an item to be damaged are invoiced for the costs of repair or replacement.

The standard replacement cost for damaged items is $99.00, alternatively, you can choose to replace the item yourself but the item must be in a reasonable condition and the same edition as the damaged item.  Could you please make a time to come in to see me to discuss the matter?”

我纳闷:还的时候书都好好的,怎么就变成有水印了?看那书名,想起那是一篇论文稿,整本只有二十来页,两三毫米厚,网上到处都能下载。这样就索价九十九刀,太不厚道了吧。而且现在作业和考试都叫我应接不暇,还要分身分心处理这件事,实在不爽。但她既然来信,那必有她的理由。于是给她回信,说明天会抽空去找她,看看那书是怎么回事。
昨天早上在学校一下车,就直奔图书馆找桑尼亚。她把书拿给我,原来是书册下方边缘上空白处有一道不起眼的小水渍,除了封面边上有一小道印子,其它的地方基本都看不出来。桑尼亚却说,这样的书不宜再放回架上,必须换掉。她早已打印了一张包含此书各项详情的单子,让我一并拿走,设法给他们买回来。她给我的限期是下学期末,也就是说,如果我在11月前仍然买不到同一本书的话,我就得乖乖地把银子奉上。
我知道买回此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它只是一篇论文稿,并非那些在书店公开销售的书籍。而且它的刊印时间是1998年,时隔15年,按澳洲人的处事习惯,这样的一个小册子能在人们手中保留下来的可能性极小。GumtreeEbayGoogle都搜了个遍,只找到下载版的。
昨晚到家,把小册子给小帅哥看:“这么点小水印,学校就跟我要99刀。”原只是想找个人表达一下自己的肉疼,却被奚落一番:“谁叫你(那样)?谁让你(这样)?”只好识趣,哑口无言。心知没有神的男人实在不能患难与共。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aupeopleweb.com.au/VantageF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4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9:02:34 | 只看该作者
2013521日。星期二。



傍晚小帅看电视时,联想到中国的天灾人祸,就发感叹:“天怒人怨!老天爷是在警告中国政府了。”
我在厨房听到,就说:“你能这样看问题,我很高兴。”
小帅:“我说的是老天爷,又不是你们信的神。”
我知道现在多说无益,就说:“你慢慢会明白的。”
小帅一脸不屑:“我信神,也不是信你们的那个神。你们那是中国人骗中国人。”
他的偏执既是出于误解与不知,那就有救了。感谢神。



穷则呼天。但愿人们不要等到山穷水尽、黔驴技穷、穷途末路时,才肯放下身段去呼求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4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21:54:33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休整了一天,感受到暌违已久的宁静和安逸。
试终于考完了,尽管一塌糊涂,却尽了力,没有什么遗憾。

天气仍然带着暖意,不像印象中的五月澳洲。
五月了。怎匆匆二字了得。

昨天,也收到了史沃博士寄来的那本要赔给学校图书馆的论文稿。
这里附图一张,左方是全新的书,右方是学校声称已报废并向我索赔的那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49#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8:31:56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6月7日。星期五。

昨晚,经历了很久以来的第一次因压力而产生的失眠。
早上六点多起来,打点好早餐午餐,驱车回到学校,楼前的停车位却已一个不剩。
只好先停在访客停车点,先去上课,课后移车。
前段日子,一直恬不知耻地停在访客停车点,直到收到一张安民告示,才不得不向导师请教正确的停车场所。

神对我渺小生命的体贴,非一般词汇所能形容。
在他的爱面前,一切语言都苍白无力。
举个例子。我的导师很体谅我,让我平时八点半前到,比学校所要求的到达时间宽松许多。尽管如此,我每天早上仍是狼狈不堪,把铁笛揪起来,弄好两个人的早午两餐,给他一一检点回学校的物品,送他到托儿中心,连滚带爬回到学校,只能赶个勉强准时。更有挑战性的是,每个星期五早上在七点三刻就有课,我必须提前回到课室,给依时回校的童鞋们盖个印章,以资鼓励。一想到星期五我就发怵,因为晚上写教案写课后感常至深夜,虽然能坚持在六点起来,但因为各种防不胜防的突发事件,能按时赶到学校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然而,准备豁出去的第一个星期五,我预想的狼狈场面竟然没有出现:小帅的厂子因为订单量不足,全厂停产一天。铁笛就乐颠颠地跟他回校,用不着我去操心。
第二个星期五以前,小帅感冒很重,难得地出现病怏怏的样子。我试探着叫他星期五请假,他却死活不肯,以为可以把那些假期攒起来以后用。我苦劝无效,只好打定主意为这个早上冲锋陷阵了。
不料,星期四晚上小帅回来,说厂里有个部门出了问题,有批货没有准备好,他们次日也无法开工,只好顺势呆在家养神了。

我很感谢我的神,一切的奇妙都不是人心所能测透的。
我也知道,他最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只须求他凭自己的心意去行,只求他的国和他的义,他的恩典自然临到,用不着我们婆婆妈妈地向他要这要那,予取予求。

---------------------------------------------------------

下午回家后收到Mike的信,受干眼症困扰已久的双目竟复汪洋一片。


“感谢主让我有机会给你捎9本书,甚至更多的书!!!

今天我收到了 移民公司的正式的签证函,签证下来了!感谢你,发自内心,因为我签证的前前后后你比较了解,真的谢谢你让我认识C, C很是帮忙,在签证过程中我能感觉到这点,也真的很感谢她. 想想这几年一路走来,我认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竟然给了我如此大的恩典,感恩,THANKS GOD!
(我的签证很顺利,C准备的资料很充分,我这边就没有补过材料,体检后的第三个工作日就有了好消息。)

内心还是比较平静,可能是到了这把年纪,也可能是信仰的原因.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的是跪下来感谢神,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签证下来的前一天晚上,我和J在skype 通话谈到签证时,J说‘上帝会保佑你’,他虽然是顺口说出来的,第二天我就被保佑了!!!

天父,写下这些的时候,禁不住流泪,你知道孩子的软弱, 也知道我们寻求你的心,恳求你带领我的爱人和孩子来到你的面前,给她们平安喜乐!求你引领她们,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也知道你也承受很多,来自家庭,来自学业,愿神看顾你家人,铁笛和你的爱人!

信心如此奇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3

帖子

169

积分

A.U.新鸟

积分
169

社区居民

6650#
发表于 2013-6-12 22:47:51 | 只看该作者
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022

帖子

5340

积分

A.U.初中生

积分
5340

社区居民

6651#
发表于 2013-7-4 15:10:59 | 只看该作者
天天感谢神.
全新的思想,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帖子

248

积分

A.U.小学生

积分
248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

6652#
发表于 2013-7-5 17:08:52 | 只看该作者
山东分公司的不发生的风
http://aupeopleweb.com.au/VantageF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53#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23:2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54#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23:29:16 | 只看该作者
201376日。星期六。



冬日里,在瑟瑟寒风中总产生蜷进被窝的冲动。
收拾了两三天屋子。这时候,突然就怠惰起来,想好好睡一觉。
躺下,翻开下午从城里取回的中文报,一眼看到基督徒丁大卫的故事。
想到四月底在朝鲜被判劳教十五年的基督徒裴俊浩(又译裴
埈皓
或裴俊虎
)。

基督徒丁大卫和基督徒裴俊浩或能代表历代基督徒的两种选择:(1)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2)为义受逼迫(太5:10)。
但愿裴俊浩能够站立得住,即便要成为落在朝鲜这片土地上的一粒麦子,也能安然等候神的公义。
而基督徒丁大卫的故事,实在不得不提,因为他令太多的我们相形见绌。搜了几贴,在这里转一把。


*********************************************
一个可敬的美国人:丁大卫 [转贴 2010-3-27 18:11:52]   


丁大卫是个美国人。我认识他是在电视上。 这个美国人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 我受到深深感动的这天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请到了丁大卫。我打开电视,就听到丁大卫在与崔永元唠嗑。 崔永元老笑,而丁大卫很诚恳的样子。

丁大卫的故事是这样的: 5年前,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他到了中国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这个美国青年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喜欢,后来居然当上了校长。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了甘肃兰州。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 丁大卫不是一个能侃的人,机智的崔永元是这样套丁大卫的。

丁大卫,你去大学应聘的时候,是不是这样说的,我曾是一名小学教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所以来你校应聘大学教师?’” 没想到丁大卫这样回答,大概就是这样的。大卫的话让现场很多观众都会心地笑了。

但,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 学校给大卫定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大卫去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 别人说,是算高了。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让人把工资降到900元。学校一再坚持,大卫不让,说:怎么也不能超过1000元。最后,学校给他每月950元。 这段经历本来很好笑,但是我注意到现场没一个人笑。

崔永元问,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大卫说,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

我听见观众中有不少人地一声发出惊叹。我知道是有人灵魂受到触动了,而这种触动是我们的教科书和父母的教化所达不到的。 而真正让我感动的还是以下一幕:

别出心裁的编导在做这一期节目时,让丁大卫带来了他所有的家当。一只还不及我们平常出门旅游背的那么大而内容丰富的帆布袋。而让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 这便是一个美国青年在中国生存5年积累下的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财富。崔永元让丁大卫向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家当,大卫的脸红了一下,打开了他的帆布袋,里面的东西是这样的:

1 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他戴着向人展示时,我看见了他眼里的骄傲。
2 一本相册。里面是他亲人、朋友,还有他教过的学生的照片。
3 一个用精致相框镶好的一家人温馨亲昵的合影(大卫从包里掏出时,相框面上的玻璃被压碎了,大卫的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心痛的表情。不一会儿,节目组的人把一个赶着去买来的相框送给了大卫。中央台这一着似平凡的举动令我感动和叹服,它是那么及时地体现了善解人意的内涵和我们对外国友人的尊重)。
4 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有一件军装上装。那是大卫爸爸年轻时当兵穿过的,整整40年了。大卫向观众展示时,很有些骄傲地说:因为它漂亮啊!
5 一双未洗的普通的运动鞋。那甚至不是一双品牌球鞋,大卫将它拿出来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让崔永元碰一下,他说:这鞋很臭的!
6 几件以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为阵容的生活必需品。
7 一面随身带着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当美国青年丁大卫将一面中国国旗打开,向现场的观众展示时,偌大的演播厅里鸦雀无声,现场乐队深情地奏响了《我的祖国》的旋律。 崔永元问,大卫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丁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 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丁大卫的普普通通的话,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我们的国旗,也让我的眼泪不听话地掉下来。

当崔永元问丁大卫在中国感觉苦不苦时,丁大卫说,很好的,比如这次你们中央台就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来做嘉宾,而且还让我坐飞机,吃很好的饭菜。 我看见崔永元有些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他幽默地说,我觉得你挺像我们中国的一个人,雷锋!丁大卫想了想,说,还真有点儿像。大伙儿地一声善意地笑开了。只是, 雷锋挺平常的,他只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人,这样的人不应该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做得到的。他认真地补充道。 没有人再笑了,就连崔永元的脸上都显出了小学生的表情。

节目快结束时,崔永元对丁大卫说,丁大卫,你听到过人家对你的评价吗?丁大卫笑笑说,没有。崔永元说:好,现在我们就让你来听听。

我们于是看到了这样一组外采镜头:

许多丁大卫的同事,丁大卫教过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在镜头前交替着出现, 他们一一地说着丁大卫的可敬与可爱之处,有的人情到深处时,甚至泪盈于眶。一个大学女孩对着镜头说,丁老师从来没骂过我,但我真的好怕他啊,因为,我怕看他因我而失望的样子!而最后我们看到的一个镜头是:丁老师教过的那所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个争着抢到镜头前流着泪喊:你回来教我们吧!我们看见,丁大卫不敢再看大屏幕,他深深地把头埋下。一个美国青年,却在中国得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我的心为之一颤。 朴素的平凡的甚至不很英俊的丁大卫,给我们上了最有教益的一课!这样的一课,我们的教科书上是没有的。

我并不是很喜欢看电视的人,2000514日的中央台的《实话实说》却会让我记住一辈子。


url:http://www.blog.bcchinese.net/yvonneren/articles/4445.aspx
**************************************************************


附:丁大卫和他老婆——2美国人在中国的日子

他,也许你们不熟悉但是他对与我们甘肃E族和西野四驱已是老朋友了.他是支援山区教育来到甘肃东乡山区以好多年了在那里他们夫妻无私奉献着!这次六一儿童节我又去东乡看望了我的老朋友丁大卫和他们的孩子们。
   

    本来每年六一都是我们越野E族和西野四驱的车友们一起去给那里几所学校的孩子们发放礼物,可是最近的地震我们西野四驱的好多队友几次去灾区送物资,有的一直战斗在一线,大家都疲惫不堪,我也在没有和大家联系,刚好我广州的朋友来兰州在前一天中午吃饭时说起我要去东乡商量后我们决定第二天早晨8点出发,下午我和爱上沙漠及广州的007一起去商场采购礼物,一切准备就绪等待第二天出发。
file:///C:\\Users\\glyu\\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302.png

    丁大卫~~一个美国人,他来到甘肃的国家级贫困县东乡教书,条件很苦,他们夫妻每月一共700元工资,但是他还用自己很少的工资给学生们买文具,送食品,一双鞋,他能穿几年,这就去年去大卫穿的鞋.大卫的脚是48的,在国内确实也不好买,去年我回来后在论坛发过贴已经有好几个朋友给大卫从国外买了48的鞋寄来了三双了。大卫说这几年都不用买鞋了。

这几张照片是大行者去年拍摄的。

file:///C:\\Users\\glyu\\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2699.png

进了县城就看到和东乡妇女一样装扮的韩诗蝶(她是美国人~~嘿嘿现在看不出来吧)
去年大卫搬家后我没有来过他的新家,今天特意先来看看,是每月50元的租金。嘿嘿你别说还是个很精致的小院。

file:///C:\\Users\\glyu\\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1458.pngfile:///C:\\Users\\glyu\\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0135.png
file:///C:\\Users\\glyu\\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4748.png

    他们最近涨了工资现在他们每月1200百元了【以前他们的工资是每月700元(夫人没有工资),他夫人说原来是够的,今年物价涨得厉害,有点紧张,所以就很少吃肉了。。。
    今年教育局会给他涨工资到1200元,小韩(大卫妻子)在一旁说,一个月多了500元,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大卫对我的触动的事很多很多.他从来不穿袜子,他说他不习惯!有个也是我们共同的一个好朋友开玩笑说他是怕浪费~~.每次到兰州他们坐长途车到站离他们住的地方(大卫的朋友家也是美国人)有七八公里他们都是徒步走去.他俩有部很旧的手机但是怕漫游费高也从来只是发短信怕花钱.他俩的工资以前每月只有700.他们算招聘的比其他老师少400.怎么够去交电话费的.我们是朋友但是有时侯真的不知道去怎么帮助他们个人只能用最庸俗的办法.他们来兰州时请他们吃点好的.(在东乡时他们基本上是素食)或是去时带点生活必需品.还要找借口说小县城他们不方便买到的东西.

每次到丁大卫那里去都是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大卫在一起时他那孩子般的笑容总是能带给我们很多快乐!每次和大卫夫妻在一起时他们夫妻那种深情的目光总是让我很感动!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美好!


可爱的大卫!好多朋友知道我常去看他们或是他们偶尔来兰州时和我在一起时,都问我他们还需要别的帮助吗?他们对物质的要求很底我真的不知道他们需要啥帮助!不如说每次去看他们是他们帮助了我,让我的内心得到了净化!!! 

file:///C:\\Users\\glyu\\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7738.png

小学在一个风景很好的山坡上,只能走上去~~~

file:///C:\\Users\\glyu\\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2129.png



file:///C:\\Users\\glyu\\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6033.png
回到家几天了想起大卫说过的那句话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是会和你说话的,会问你,你究竟为什么而活?不要忽视这个,不要随便吃一片安眠药把这些念头压下去。-----大卫的话。他认真地说,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这些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的心踏实吗?满足吗?平静吗?而我们,这些在城市中享受着极大的、丰富的物质生活的人们,该为那些孩子,为我们自己做些什么。。。。。????我也陷入了思考中。。。。。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为改变这些而尽一份绵薄之力,不祈望更多,也不要说这样的事情太多,只要尽一份心,就能换来他们一个幸福的微笑;只要奉献一点爱,就能换来他们一个甜美的梦;只要出一份力,就能圆他们一个美好的愿望;也许只是点滴的付出,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暗淡的生活重新迸发出灿烂的光辉。





【后记】
认识了这么一个人,一对夫妻,二个异国人,我顿住了。
纯粹的人,纯粹的事,做起来似乎不那么纯粹。

1个人,1辈子,除了被自己的家庭朋友生活环绕,还有没有一些其他的东西?
知道自己的信仰在哪里?
知道自己内心的向往在何方?
知道自己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能回想起什么?

世界五彩斑斓,正是如此,你才更该找到属于自己的纯粹!

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

2面对自己的灵魂

2004032400:03
中国青年报记者 冯玥

出处:http://zqb.cyol.com/gb/zqb/2004-03/24/content_842478.htm
         http://www.gmw.cn/01wzb/2004-04/01/content_9271.htm

第一次见到丁大卫,是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一个活动上。工作人员告诉我,那个美国人,特神,给他报销飞机票他不要,坚持自己坐火车硬座,从广东到北京,又自己去车站买了硬座票,从北京回甘肃。
  据介绍,他爱好广泛,包括体育运动、音乐、文学、教育和为人民服务;任西北民族学院英语教师7年;2000年至今,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做基础教育义务助学工作。
  再次见他是在兰州,他带着我,熟门熟路地倒了两趟公共汽车,来到汽车南站,我们要在这里乘长途车到东乡。东乡距兰州约100公里,车程约3小时。一路上,身高193米的他,窝着一双长腿,挤坐在长途车的最后一排,以东道主的姿态为我介绍,这条马路是50周年县庆时修的,那座电信塔是什么时候立起来的,这个镇子离县城还有多远,等等。
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我有什么不行

  1995年,丁大卫作为外籍教师应聘到西北民院,学校给他开出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他打听了一圈后,知道这个工资比一般教师要高,于是主动找到学校,要求把工资降到900元。学校不同意,坚持要付1000元,丁大卫觉得四位数还是太高,几番争执,最后定在了950元。
  要求降工资,这也不是丁大卫的第一次。
  1994年,丁大卫在珠海恩溢私立小学任英语教师时,为了降低工资,为了和其他老师一样,不住带空调的房间,也和校长发生过一次相似的斗争
  当时,学校外面是一个市场,丁大卫指着市场里民工住的地方对校长说,你看他们,那么多人住在一个帐篷里,很闷很热,冲凉也不方便,他们就是这样生活的,我比他们已经强很多了。
  这位校长后来到处和人说,这个丁大卫,老和民工比。
  20026月,丁大卫和西北民院的合同到期,他决定辞去民院的工作,专职到东乡来做事。县文化教育体育局也表示,愿意聘请他担任该局教育教学研究室顾问,并每月发给他500元生活费。在东乡,一个任课老师的月收入在9001200元之间。
  然而丁大卫的聘任手续一办就是一年多。20036月,甘肃省公安厅、省外事局、临夏回族自治州公安局等部门专门组成联合调查组,来东乡了解情况,认为他不计个人报酬,克服种种困难……品德和行为令人感动。直到20041月底,他才总算名正言顺地被聘任了。身份问题虽然是解决了,可是,那每月500元的工资,他至今也没有领到过一次。
  我不着急,反正我还有以前的积蓄。他说自己不抽烟不喝酒,生活支出除了吃饭就是打电话和写信买邮票,每月四五百元就够了。
  丁大卫出生在美国克里夫兰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全美最大一家轮胎厂的高级行政人员,妈妈做过中学老师,后来专门在家照顾他们弟兄四人。
  升大学时,丁大卫选择了弗吉尼亚的威廉马莉大学,这是全美国第二古老的大学,有300多年历史,经济学专业非常有名。大学三年级时,大卫到北京大学做了一年留学生。和所有留学生一样,他在中国旅行,品尝各种美食。回国后,在肯塔基州的艾斯伯里学院拿到了古典文学硕士学位,这期间,他发现自己更喜欢做老师。毕业后,先在日本工作了一年,1994年,他来到珠海,在珠海第一家私立小学恩溢国际学校任英语教师。
  为这所学校招聘英语教师时,丁大卫发现,招聘的5个人中有4个来自西北地区。他觉得,西北的人才都出来了,有谁去呢?
  于是,他把自己的简历寄到西北的一些学校,最后他在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邀请中,选择了西北民院,他的想法很简单:这里的学生大都要回到民族地区当老师,是最需要人的地方。
  这也是让丁大卫做出以后很多选择的一个根本想法:当老师,就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带课,绝对和一般老师不一样

  在民院,丁大卫不肯住外籍专家楼,而是在学生宿舍楼里找了间小屋。我带课,绝对和一般老师不一样。
  比如讲英美文学。第一周,他会告诉学生,我们都要学习哪些作家的作品,每个同学自己选择,无论是狄更斯还是弥尔顿。从第二周到期中考试,每个同学都要上讲台当老师,用任何一种方法告诉大家,这个作家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丁大卫坐在学生中,评价他们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内容是否充分。下半个学期,则纯粹是看作品、研讨。你喜欢哪部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什么地方没有看懂?
  口语课,被丁大卫变成了演讲与辩论课。每个学生轮流上台用英语演讲,或者结成小组,就一个话题展开辩论。
  丁大卫的课,在民院外语系是出了名的上课提问多,课后作业多。我知道他们的生活状态,其他老师的作业多不多,平时闲不闲。如果哪个星期学校有什么活动,那就不要留太多作业了。他不能想像,有的老师教写作课,一个学年总共只写过5次文章,还包括两次中考试和两次期末考试。
  而作为老师,他自己的功课则是要了解每个同学目前的水平,有什么能力,还需要弥补什么。在西北民院,有从西安最好的中学来的学生,英语说得相当好,也有乡下高中毕业的根本张不开口。上课问问题,让学生发言,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和他们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这个难度还是挺大的。他也承认。
  有一次,丁大卫想和另外一位教写作的老师讨论讨论学生的情况。
  那个×××,我觉得他表达能力还不错,可是语法方面总是犯错,你认为呢?
  对方茫然,谁?哪个班的?
  就是你带的那个班嘛。
  哦,我不是班主任,不是很清楚。
  每学期第一节课,丁大卫都会和学生讲明,这门课他将怎么上。他们很清楚我对他们的要求,同时,我也会明确他们对我的要求。
  丁大卫告诉学生,如果你们交上来的作业我没有批改,或者只是打了个对勾就还给你们,那你下次就不用写作业了。因为我没有尽到我的责任,就不能要求你们。
  丁老师还有一项绝技,我上课从不点名。我认识所有的学生。丁大卫很骄傲地说,上课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哪个学生没来。然后问一下和那个学生比较要好的同学,那个谁怎么没来?生病了吗?
  这么做一两次,学生就有压力了。
  教育,就是交流。他认为,任何课程,尤其是在初等教育阶段,有没有电脑、多媒体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人。
  我在广东时见过很多。一个小孩,父母离婚,谁也不来看他,他的学习不好了,老师只批评他不用功。其实这个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告诉他二加二等于几,他需要有人关心,需要一个成年人的榜样,怎么面对人生。
  强调交流,就必须尊重。在学校里,最让他不喜欢的,就是系里有一点事,有什么活动,就可以说学生不用上课了,他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如果因为兰州条件好而留在兰州,那我就干脆回美国了

  2000年,丁大卫在民院教课之余,每周花3天时间到东乡来,开始了他的义务助学工作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信息,东乡族是全国成人文盲率最高的民族,达8263%。
  大卫离开美国、离开家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自己留在那里只能是锦上添花。离开兰州,也出于同样的原因。
  高等教育很多人在做,国家也重视,西北民院现在已经有7名外教了。相对来说,基础教育就差很多。他一直记得在《经济学家》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全球基础教育的排名,中国倒数第二。东乡文盲率这么高,说明基础教育最差。如果因为兰州条件好而留在兰州,那我就干脆回美国了。
  刚认识时,我曾经问丁大卫:你在东乡究竟都干些什么?
  当时他有点怪怪地苦笑了一下,说good question,没有解释。
  来到东乡,跟着他跑了几天,我也糊涂了,不知道该如何描述他所做的事情。
  有一天去邮政所取信、订杂志,然后去免古池乡的马场恩溢学校看望那里的六位女老师。
  马场学校距县城步行40分钟,是2000年由珠海恩溢学校和新加坡一位女士捐助修建的,今年已经有四个年级240多名学生。每年三八节,丁大卫都要给女老师们买一份礼物。前年是床单,去年是闹钟,今年,他说实在想不出买什么东西了,就到邮局给老师们订了两份杂志。预算100元,花了109元。
  有一天去东源乡包岭恩溢学校。这所学校离县城最远,要先坐半小时中巴车,再走5公里的山路。那天正赶上沙尘天气。刚走进校门口,丁大卫就嘟囔了一句国旗怎么没有挂?后来问过校长,说是天气不好,怕风把旗子吹坏了,所以摘了下来。
  学校原来的房子是1956年盖的,早已残破不堪,一位老师带着20多个学生只能在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下上课。2002年,用7位捐助人的45万元经过改造后,现在已经有5个年级110多名学生了。丁大卫上周刚收到一笔捐款,他想把这笔钱用在返还学生部分学费上。这里每学期的收费是25元,他计划给男生返还5元,给女生返回10元。这次去,要把学生的人数和名单定下来,好写信告诉捐款人。
  还有一天去春台乡祈牙小学,和校长商量给学生做校服的事。
  这是一个山区教学点,从县城步行半小时。只有一个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一点汉语都不会讲,是使用双语教材的试验点。
  一走进学校,丁大卫就趴在教室的玻璃上数坐在里面的学生人数。这是他到每所学校都要做的一件事。据校长、也是惟一的老师说,今年有32个学生,去年是43人。人数降了。由于上学期县上要完成普初的任务,动员了一些原本不上学的学生来学校,这学期,这些学生又都回家了。
  这样杂七杂八的事不一而足。他还为了学校15元一度的不合理电价去和电力局理论;为一个语言功能有障碍的孩子联系聋哑学校和赞助人;为了春节期间带东乡的6位老师去广东恩溢学校培训的事向教育局汇报;还义务为双语教学项目培训老师翻译资料……
那怎么行,人家把钱交到你的手里,总要有交待

  几年以来,寄给甘肃东乡丁大卫的信件和捐款一直不断,总数已经超过了10万元。很多人不相信他还在东乡,都在信中说试试看你还在不在这里。
  所有捐款的支出,他都会这样写信告诉捐助人。所有的收支账也一式三份,给教育局一份,学校一份,他自己留一份。
  又没有人要求你这样,不用这么麻烦吧。翻看他的账本,从几万元的修学校费用,到几元钱的电话费都登记着,我脱口而出。
  那怎么行,人家把钱交到你的手里,总要有交待。他提高了嗓门,看着我,好像有点生气了。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做法,很多捐款人都是反复捐助,最多的,已经达到9次。
  你觉得自己还会在这里待多久?
  只要这里愿意继续聘任我,我就会留下来。他说得很肯定。
  大卫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不过,他也知道,现在这个世界,最有力量的宗教叫做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挣更多的钱,开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娶漂亮的老婆……
  但是,他认真地说,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这些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的心踏实吗?满足吗?平静吗?
  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是会和你说话的,会问你,你究竟为什么而活?不要忽视这个,不要随便吃一片安眠药把这些念头压下去。说这话时,他的蓝眼睛纯净平和,坐在那张小床上的他,好像拥有整个世界。
  (《中国青年报》324

洋雷锋丁大卫扎根中国西北的幸福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082310:19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赵岩报道: 1994年,一个白皮肤、黄头发的美国人来到中国,和许多来华的外国人一样,他选择了当老师,但是与他们不同的是,从2000年开始,他选择到中国教育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支教当老师,他就是被称为美国活雷锋的丁大卫。6年过去了,丁大卫并没有像某些人预想的那样离开,反而在中国西北扎根,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印象中的丁大卫,好像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不过当《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大卫时,却推翻了先前的印象。大卫操着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简要而清楚地向记者介绍东乡的现状。虽然大卫不希望在东乡简单宁静的生活被外界打扰,但记者仍能通过电话感受到他的和蔼与亲切。
《国际先驱导报》:东乡会是你的终点吗?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离开?
  丁大卫:没想过,我已经来中国12年了,也许我可以想到明年做什么,但是以后的事情谁也无法想像。曾经有珠海的一所私立学校和其他一些有过接触的学校的校长劝我回到一些大城市去,也有兰州的几所学校邀请我去做校长,他们说二三十岁时做这样的事还可以,但是快要到40岁的人应该现实一些,过条件好的生活。不过我和我的妻子都很希望能够留在东乡。我有很健康的身体,有志同道合的妻子,有很多可爱的学生,这些都支持着我继续在这里工作。
  我的太太小韩原来是青海民族学院的外教,我们已经结婚一年多了。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也许,我们今后还会有孩子,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产生离开东乡的打算。即使我们的孩子在东乡长大,我们也很高兴,并且相信他会向其他东乡的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
  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必须是有意义的,我现在做的是我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自我满足。如果每个人都向往富裕的生活,而没有人愿意付出,那么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有过上优越生活的条件。
  
http://buzhaodiao.blog.hexun.com/47486054_d.html
丁大卫:支教中国西部的美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102817:23
丁大卫:支教中国西部的美国人


  今年是美国人丁大卫来到中国的第十三个年头,也是他在西部教书的第十个年头了。在甘肃省东乡自治县,丁大卫说 ,我很喜欢这里,我和我的妻子在这里很快乐。
  1994年,年轻的丁大卫来到中国,在广东珠海恩溢私立小学担任英语教师。一年后,丁大卫萌生了到西部去看一 看的想法。他选择了甘肃兰州,前往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当时学校给大卫定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老实的大卫 跑去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别人说,算很高了。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要求把工资降到900元。学 校不同意,大卫一再坚持,说:怎么也不能超过1000元。最后,学校给他每月950元。
  2000年,央视《实话实说》对丁大卫进行了专访。崔永元问他,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大卫说:够了 ,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说到这里,大卫拿出了自己的所有家当 :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一本相册;一副用相框镶好的家人合影;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一件军装是大卫爸爸年轻时当 兵穿过的,整整40年了);一双未洗的普通运动鞋;几件以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为阵容的生活必需品,还有一面随身 带着的五星红旗。大卫说,每当他看到中国国旗,他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当年的节目播出后感动了许多人。一晃眼,8年又过去了,丁大卫仍然坚守在中国西部。现在的丁大卫在甘肃省东乡 自治县教育局一教研室任教育顾问。原本只会说普通话的大卫,随着和越来越多的东乡人民的接触,已经能非常熟练地运用东 乡族语言。最近几年,在大卫的努力下,东乡语和普通话双语字典也已出版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东乡县孩子都能说普通话。除 此之外,他还在县里的无校村筹款建起11所学校,东乡县很多地方不通水电,丁大卫把上节目后收到的所有善款都捐献 了出来,修建了若干图书室、体育馆,办起了学校。他喜爱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和当地教师一起过教师节。尽管已是教研室的 教育顾问了,可是他却从没有放下执教的念头,依旧投身于教育的第一线。他站上讲台,珍惜为孩子们上课的每一分钟。假期 ,丁大卫组织当地教师,牵头和北京师范大学结成培训合作伙伴,使每一位东乡县教育工作者都有走出去接受培训的机会。大 卫说只有教师们获得提高,学生们才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有人告诉大卫,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可以不顾一切地做一些事情,而快要到40岁的人应该现实一些,过条件好的生 活。大卫却说,如果每个人都向往享受富裕的生活,而没有人愿意付出,那么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难以过上优越的生活。生活 都必须是有意义的,而他现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自我的满足。自己从没有想过要离开。即使自己以后有了孩子 ,看着孩子在东乡长大,他也会很高兴。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像东乡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55#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23:34:00 | 只看该作者
201376日。星期六。(接上)



前几天,发现有些人开始在网上乐此不疲地攻击廖智,其中甚至不乏以基督徒名义发布的负面言论。
这是意料中事,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偶尔想给她留些鼓励的话,却又想到,她的安慰应当从神而来,而并非来自人。
前些时候,她确实流连于这世界的五光十色中,招来四面八方的羡慕妒忌恨。在各种节目的邀约中,她能否保持心境的宁静平和、保留那份本真、保持与神的无间关系,惟有神知道。
我们所能做的,便是为她代求,求神把她领回神的国度里,让她不至于在这个外表绚丽内里败坏的世界里迷失。
只是有时候,我仍然会想:神有神的计划,需要我们多此一举地越俎代庖吗?



************************
上午有半年一度的义工聚会。想到自己绷着神经几个月了,借此机会放松一下吧。于是去了。
早上起晚了点,早餐后就直接出去坐车。巴士来晚了十分钟。到城时,幸而不至太晚。
发现城里的光景全变了。这是珀斯吗?我觉得自己变成初到大观园的那个刘姥姥了。大有面目全非之感。


绕过河边火车站外机器穿梭不停地的建筑工地,行经钟楼,来到河边码头。
一群老人家站在草地上,做操的做操,搭讪的搭讪,好生热闹。
上船后,在去年代课时见过一面的黛老师面前落座,才知道坐在她旁边的便是去年请假回国而由我代课的卫老师。一路倾谈,得知她们是很热心的主内姊妹。
前不久,卫老师与数名肢体一同回国宣教,跑了中国几片地区,很关注那里培训传道人的事工需要。她说所到之处,所见各传道人都心灵火热,信心也极大。一个小地区,就有八十多个家庭教会,而聚会者都是背井离乡的打工族。传道人也在他们当中一个个兴起。福音在中国正有燎原之势。愿神祝福中国。
年逾七十的卫老师已计划定期去海外,扶助传道人的培训事工。前段时间,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海外贫困学生的资助上。现在,他们发现传道人的培养更应该有优先权。


感谢神,有机缘再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56#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23:42:10 | 只看该作者
名校情结
-----一位弟兄和一位姐妹的对话


(一)弟兄的信


姐妹:

下午坐你车回家时,你问我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和家长都这么偏爱名校。我没有思考,一通什么名校开启人心智,同学圈子层次高等等的“实际考虑”脱口而出。而你告诉我这是人对外物的依靠,源于对自己所处生活份外的奢望,来自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当时我心里并不同意,回家后,心里很是不平安:一方面按着自己固有的方式坚持认为“获得优质教育有什么不好”;另一方面心中的声音却在反复告诉我你是对的,你说的是属灵的。但我心上很难接受,只好坐下祷告,求神能拿去我的骄傲,让我顺服。

感谢主!简短的祷告完毕,我突然想到去年从新加坡回来,刚让名校“开了心智”,就在回家给我妈过生日的时候,为了小事砸盘子摔碗,跟父母大吵一架,惭愧不已,心里一下谦卑下来了。可见这名校教育只让我增了些“小学”知识,于心灵并不有益,反倒徒长了荣耀自己的骄傲!再仔细思索自己的“名校情结”,实在是可怜、又可笑!

父母都是初为父母,在管教子女的时候难免有错。(这个境界高的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一个同学说的。感谢主激动周围不信主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显示我的过错,扎我的心。)小的时候,父亲常常用讥笑促我学习。“你要能听懂都鬼了”,“笨得跟猪一样”,“这小孩儿(指我)天生不聪明”…… 这些话不绝于耳,既让我觉得厌恶,又让我渐渐养成了极端自卑与自傲的性格:一方面羡慕聪明人,一方面又讨厌、瞧不起比自己差的人,也瞧不起自己。高中时甚至发展到回答课堂提问,都只敢随大流,跟着学习好的同学喊答案,生怕说错了遭人笑话。同学笑我如此“骑墙”。

随着年龄的长大,这个思维惯式又进入到了我和别人相处的种种关系上。在日常交往中,我的自卫心
非常严重,生怕别人看不上自己。所以总是“先下手为强”,和人打交道时总做出一副冷冰高傲的样子,谁都看不上,为我最能;同时又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动辄上纲上线、小题大
。周围的同学对我的第一印象都觉得我高傲,难以接触。而在工作上,一方面多嘴多舌,处处想显能,一方面又生怕露了怯,遭人耻笑。

在求学道路上,这就成了所谓的“名校情结”:对名校毕业的人毕恭毕敬,发自内心的羡慕和崇拜;对一般学校毕业的(包括自己)瞧不上眼。现在反思,两件小事就能说明我受这个罪的辖制之重。一是,当时在新加坡有个同学是北外毕业的。有次老师在课间分糖果给大家吃,我冲上去一把拦住老师,三分玩笑七分认真地说,让北外毕业的先吃,因为他是中国最好外语院校的毕业生。当时此同学很囧的看着我,还以为我在开玩笑。现在想想,自己崇拜学位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二是,前几天在街上遇到以前帮我办出国留学的老师。两人擦肩而过,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当没看到,没理,走了。事后想想,还是“名校情结”在作怪,“当时,她要是把我办到名校就好了,响当当的,多牛皮。哪里会像现在,连个学校名字都不敢提,生怕人家没听说过。”

想想人真是很奇怪,对自己所谓的窘迫时遇到的事情和人,总是有意要回避,不去想,不去认,生怕揭了伤疤,伤了“自尊”,足见本性中骄傲的罪。只想让别人看到自己什么都行,比别人强,就长足了脸,荣耀都归自己。退一步,如果还做不到,就媚上欺下,在极度自傲和极度自卑中摇摆,没有一点实底,没有一丝安慰。对神赐给的知识、才能、工作没有一丝喜悦,反是抱怨,和对更高更好的贪婪。正如你说的,人不论怎样都向往美好的事物。但这向往如果过了头就成了骄傲,就成了贪婪。关于上学、留学,上次看到一段话,如下:

“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么?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么?那穿华丽衣服宴乐度日的人,是在王宮里。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要看先知么?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路加福音7:24-26,35)

(来源:
http://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30702

感谢主!也感谢你给我说话,开我的心窍。豁然间,我觉得认清了一个长期束缚我的罪,从中有了释放。再次感谢主!也感谢你!

祝平安喜乐!

弟兄

2013年7月4日


(二)姐妹的回复




弟兄平安,
感谢主的奇妙引领,我平时基本不看QQ邮箱,今晚阅卷至深夜,突然心生好奇,想要看看邮箱里有什么信件,竟然看到了你的来信。
圣经告诉我们,神叫万事相互效力,让爱神的人得益处。这在我们的生命中又一次得到验证,荣耀归主。
我不知为什么当时要发表那样一通拙见,也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谈话会在弟兄的心里留下不平安,不过感谢我们的主,祂以慈爱和诚实待我们,将祂的真理的光显明给我们,照出我们隐而未现的罪和黑暗,为要让我们的生命得益处,灵里得造就。我愿为你的坦诚感谢上帝,因祂如此爱你,以圣灵的同在引领你回转,且使你久藏的困扰得以释放。我更感谢主,借着你生命的成长,又一次坚定的我的信心:凡谦卑顺服的,主必倾福。再次借用刘崇佑弟兄的话:我们对罪的认识有多深,我们所得的恩典就有多大。我深信至高之处,至尊的神已鉴察你的心,也会纪念你为主所做的见证。
最近依然常常为你代祷,我知道那是圣灵的带领和感动,所以感谢归主。之后也常常省察自己,其实,我们这些听你见证的又有谁不是罪孽深重的呢?不同的是,我们对自己的罪还认识不清,或者不肯认清,我们心里刚硬,失去的恰恰是来自神的平安和祝福,那是比一切都珍贵的,值得我们付上一生的代价,愿主怜悯我们,愿祂大大赐福与使用你。
愿主的恩惠平安与你同在,直到永远。
主内姊妹
http://aupeopleweb.com.au/VantageF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99

帖子

360

积分

A.U.小学生

积分
360

社区居民

6657#
发表于 2013-7-7 11:53:17 | 只看该作者
thank g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8

帖子

1464

积分

A.U.初中生

积分
1464

社区居民

6658#
发表于 2013-7-9 17:56:1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神福佑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59#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21:40:55 | 只看该作者

2013720日。星期六。



一直以来想为自己已经结束的第一阶段实习作个感恩见证,可总逮不着一个合适机会坐下来,好好回顾一番。总算熬出两周短假,可房地产中介一上门查房,头一周就没了。到第二周,铁笛也放假了。
之后,气息还没喘定,又不得不全副武装,投入新学期的革命大潮。幸好这个学期的课量,比上学期已经轻了不少。现在总算能动笔,可事隔数周,感觉已是许久以前的事了。



年头开学前,我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实习去向。友人建议:你可以自己找好实习点,再告诉学校,这样也能减轻学校实习办公室的负担。
于是打算自己联系,找个地点近些的。我知道每天早起实在不容易,如果摊上个远的,每天路上塞车,光迟到的名声就能把我的光辉形象给毁了。
可是近的地方,去哪里呢?
我听到各种不同声音:“千万不要去莫里。那个老师比较变态,专跟中国人过不去。”“不要去你们家附近的那个学校,那儿有个L老师,性情狂躁至极,手下已经逼出两个抑郁症,你去恐怕下场堪忧。”“可以去林伍,那个老师挺好的,肯定能让你过!”
如此这般纷纷扰扰,实习倒变成上刀山下火海一般了。
心里思忖,林伍好是好啊,惜哉太远。
权衡再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给L老师打电话,说明联系实习的意图。L老师并不像传说中的那般吓人,温和地对我说:“没问题啊,你让你们大学的实习办跟我们校长说就行。”
我于是给实习办的老板娘发信,询问是否可由我自己联系实习学校,并说明我已与某学校联系一事。老板娘当即回邮:“你不要自己去联系学校,我们会帮你弄好。那个学校是ECU的地盘,我们不能轻易碰。日后若真的找不到别的学校,我们会再通过ECU,获得许可后再跟那个学校联系。”
好吧,既然这样,就把一切交到神的手中吧。

实习开始前一周,同学们的实习点安排就陆陆续续在网上和学院的公榜上公布了。一批批结果出来,我的学校却始终是“TBA”(等候通知)。同学们一凑到一起就问:“你去哪里?那个学校怎么样?离家远吗?”我却只有袖手旁听的份儿。
在实习开始前的那个星期四,正当我纠结着是否按计划为铁笛预订托儿报务时,我收到了实习办的邮件,说我的实习点已经落实了,正是L老师所在的学校。然而,导师不是L老师。
我随即给导师打电话,约了时间到学校找她,发现神为我预备的导师是一位谦和端庄、耐心善良、认真勤勉的女士。



一眨眼,五个星期的单日探访结束了。
再一眨眼,五个星期的全职实习也结束了。
在那段时间,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真幸运。”
我心知我的幸运来自我的神,因他早有预备。

他人口中“幸运”的含义主要有三,分别与三个人物有关。


第一个人物,是实习学校的教研室主任C。这位C主任是一西欧语种的老师,以强悍著称。比较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某老师秉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古训,跳槽去了C主任所在学校。饱受一年折磨后,某老师带着伤痕累累的一颗心愤然离去,原路返回,想在原学校过几天太平日子。不料,不日即传来C主任到他供职部门走马上任的消息。某老师苦也。This i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当然,C主任的强悍并不限于对同僚的严辞厉色。据说,以往历届实习生都领教过她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行事风格。有一年,一与C主任同一语种的实习生实在扛不住,打电话回大学实习办,声泪俱下地哭诉如何被颐指气使做牛做马以致无暇备课,学校立时将她召了回去,派往其它学校。
我初来实习时,C主任正在西欧度假。众人也都不时天马行空般想象一把:C主任回来以后,每日怎样变着花样把我指挥得晕头转向欲哭无泪。
终于C主任回来了。然而她这次不是自己回来,而是带来了西欧某大学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被指定为教研室的临时助手,义工性质,全职上班。直至我实习结束,她仍在办公室里奔忙不休。
这就决定了我毋须从焦头烂额的备课、上课工作中分出身来,配合C主任开展无微不至的行政工作。
这也难怪“你太幸运了”成了我常常听到的一句话。



第二个人物,就是前文提到的L老师。
L老师共事数日,我就深叹古人所言至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
江湖上一直传她如何暴戾乖张、喜怒无常、排斥异己。我虽然从不认识她,却早已因这些传闻而生出几分忌惮之心。乍一见面,便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恐因言获罪,每日三缄其口。
相处之后却发现,L老师非但不像外界所言那般强势,反而慷慨乐助,心地坦诚。她多番向我推荐合用的教材,建议我大胆使用教研室里的资料,鼓励其他老师给我提供听课的机会。我也偶尔见她在同事之间作出调解,颇有师者风范。
所见种种,自然颠覆了认识她之前的各类道听途说。
某日与教研室诸老师共进午餐,才听到一段以“你真幸运”一语开场的故事。原来一年以前的L老师,行事为人确实有几分传言中的慓悍,后来却因一场大病而性情大变,锋芒尽敛,变得温柔敦厚起来。而我来得正是时候,此L老师已非彼L老师了。感谢神。



第三个人物,是我的教学督导。
对我的实习来说,教学督导自然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角色是由大学实习办分派的,我原本以为是我的专业教学课的讲师,后来拿到名单时,才知道是另一门语言课的老师伽玛。
在我的导师看来,“督导要来了”这句话是要比“狼来了”更有震撼力的。因为她去年也带过一个实习生,那个实习生的督导人还没到,其威已至。听课之后,该督导拍案而起,将实习生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其音绕梁三日,令人挥之不去。
导师心疼我:“希望你的督导不会是这样的人。”
我说不会。伽玛教过我一门课。据我所见,她性情豪爽,胸无城府,常常仰天大笑。这样的人,心肠不会太硬。
话这样说,我却不能不严阵以待,在伽玛来时使尽浑身解数。果然,伽玛相当满意,神情快乐,评语中也不乏溢美之辞。
导师说:“你真幸运,督导也这么好说话。”



总而言之,那段时间的“幸运”,并不限于以上所列。我知道神在引领我,使我安然行走每一步,就如创世记中所言,“耶和华与他同在,他就百事顺利”。感谢神!
http://aupeopleweb.com.au/VantageF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84

帖子

1万

积分

A.U.本科生

积分
10503

社区居民

666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0:09:20 | 只看该作者
2013720日。星期六。(续)



昨晚查邮件,发现我大约一个月前发出的一封自觉无人能回的邮件有了回复。
那封邮件的肇始,与我412日提到的一份作业有关。当时取回作业,便感觉那位D老师行事不公心存偏颇6月中旬仍在实习中水深火热时,收到D老师的一封短邮,大意是:“作业二已经批改完毕,并已送至学院前台,可前往领取,有何问题请来邮讨论。”
当时无暇回校,直到一周后才从学院前台领到那份分数为“69”的作业。看了评语,见刻意降分的痕迹煞是明显,当下给D老师发了邮件。



Hi D:


I was very busy with my practicum recently so only got a chance to

collect my assignments yesterday after school.


Thanks for all your hard work in marking the big assignments. Ive

been doing the same thing for a few years and I know that it is really

a big job consuming lots of time and energy. Your diligence and

dedication are impressive.


However, I am not very sure how you worked out a 69% result for my

Assignment 2. You put a list of numbers 8, 10, 6, 8, 7as the marks

for the second part (I guess so), but I dont know what each number

specifically refers to, as I dont think I have seen a clear rubric

for it - are they marked out of 10 or 12? It looks like that I lost

31% in this assignment even with quite some nice comments from you \"\".


As you could see, lots of effort had been invested in this

assignment, and I did my best to answer all questions in depth. I

dont really want to be hard on myself, but always try not to rue a

day I do not work hard enough.


Like all other students, I care about my results, and always hope to

be treated fairly and unbiasedly. As a student, I think I should trust

my lecturers unconditionally and accept whatever I am given. However,

when I look at my first big assignment (in this unit) now, I just

cant help the urge of emailing you for a frank discussion with you.

You may still remember that in my Assignment 1, the mark for my

best-done s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made down by 26.67% from 13/15

(86.67%) to 9/15 (60%) with no reason given, and the overall mark for

that assignment was hence reduced to be 76%.


I have actually been trying not to mention this as I thought it would

somehow embarrass you, but I have to admit that it does not seem very

professional to deal with a students marks in that way. To many, it

may be interpreted to be based on arbitrary personal preferences,

prejudice, even discrimination and so forth (I have attached a scanned

copy here if you have forgotten about it). I prefer not thinking in

that way, but have to talk about it now because I am somewhat wary

about the way the marks are given, and become unsure whether my

painstaking work could be valued and respected, and at least handled

fairly as it should be. Besides, I think I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let you know a students feeling as it can be beneficial for your

future lecturing, even though it may sound sharp now. Please do not

let another student see the same Mark-Down without reasons on his

paper like that on mine. If you have to mark it down, you must provide

sufficient reasons to defend your decision. I hope you wont be

offended by my direct comments.


By the way, I would like to suggest that the unit in the future would

better
......
.
(因涉及科目详情,此处内容略去。)


Thanks D
.


Kind regards



发出之后,知道D老师实在无法回复这样的一封信,因为任凭谁在他这个位置,都难以回复这封邮件。于是又觉于心不忍。自己多年来,可谓吃惯了哑巴亏,并不擅与人周旋,许多事情默默地就过了。岁月无痕。现在年岁加增,反倒不再淡定。只是圣经教导,各人要“与邻舍说实话”(弗4:25),如此看来,此信似也不为过。而且,这封信的发送有其正面意义,至少D老师会多少吸取一些教训,但愿从此能对人一碗水端平,不再凭成见行事。
周初,得到上学期除实习之外五门课的成绩,见D老师给我打了75,又不由想起那封信来:此得分虽不尽如人意,却是不是已经略略高于他戴着有色眼镜为我预设的分数呢?
想到丁大卫正穿着露出脚趾头的破鞋子在中国大西北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地为主作工,我这边厢却为着此岸世界的一点琐事而耗时耗力,不由心生疚意。主啊,我不欲与世争,而世与我争。我当如何?
读丁大卫,总能联想到耶稣的颠沛流离,想到“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丁大卫节衣缩食三餐不饱,因为缺乏维生素而手指长满倒刺,令人读之心酸泪落。
一位中国回教徒在他的博文中谈到丁大卫,语气里对丁大卫在东乡支教一事充满警惕,文中却又荡漾着无法掩饰的敬意。
在这种心灵再受洗礼的过程中,我收到了D老师的回信。信中避重就轻地谈到第二个作业的评分方案,还有些投石问路的意思,看我这个难惹的主拿到成绩后会不会继续去捅马蜂窝。
不了。神说我们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而且我的话已经传达了,他也领会了,这个事情自然到此为止。


D的信:

First off, I'm sorry to be so late in writing. I'm deep in the research side of things this time of year.
I do appreciate your directness, and you're quite right I should have given more detailed feedback.
Even though it's been some time now, let me give a breakdown of the score.
Here are the five numbers, which were five things I wanted to see in the essay.
- Talk through the problem area (compliments, etc).
- Extend the analysis to some other kind of speech act (for B), or another kind of discourse behaviour (for C)
- Find and use good resources (includes referencing)
- Mention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that are applicable to teaching
- Write clearly and insightfully
A score of 9 was pretty good. Ten or more was extra good, and around 6 or 7 indicated that work was needed in that area.
In the essay, I thought you did a good job of talking through the article and bringing up other speech acts. What was missing was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and using sources. This last part wasn't absolutely necessary you used your own experience, which I really liked, and which added to the score but remember that using other sources is always a good idea, and gives depth to your ideas. Watch the formatting for references; quotes or italics for the names of works, and comma after last name.
Please understand that I do take your suggestions seriously. If you don't feel that I've addressed your concerns, please let me know a convenient time for you when we can discuss further.



Best,
D



昨晚给D老师的回信:

Thanks D
,
for your detailed explanation and advice.


I am glad that you've taken my ideas seriously - knowing how students

think and feel can add value to you as a good lecturer, can't it. The

structure of the unit was actually quite good, what I would hope was

that it should be a bit more relevant to LOTE. Currently all LOTE

student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take the unit even though it is an

elective. Anyway, I believe you'll make it great.


I've got my results - although this one was one of the worst, nothing

really worries me, as that's pretty much it. My work was not perfect,

and I should again say thank you for teaching us that much in-depth

about
....
.
(涉及科目详情,此处内容略去。)


I wish you all the best with your fu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est wishes
http://aupeopleweb.com.au/VantageF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
 
 
技术支持
在线客服
微信平台:AUPEOPLEweb
微信号:AUPEOPLE888
工作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
9:00-16: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A.U.PEOPLE 澳群澳洲珀斯Perth华人网官方网站-AUPEOPLE -西澳大利亚Perth珀斯最大最有效率的华人社区网 -珀斯Perth论坛--7万多会员 - 每月流量15万多人次,会员年龄从18到50岁,50%为澳洲永久居民或公民,50%为学生或临时居民- Since 21/04/2006]Perth ,Western Australia Number 1  Most Popular Chinese Website-- [留学],[移民],[租房],[买卖车],[找工作],[交友],[体育] [黄页] [税务Tax Return] 珀斯 悉尼 墨尔本 布里斯班 阿德莱德 堪培拉    

GMT+8, 2025-4-6 02:32 , Processed in 0.150931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