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单纯的从英文直译过来叫做小型电脑系统接口,这是一种专门为小型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存储单元接口模式,它是在1979年由美国的施加特(Shugart)公司(希捷的前身)研发并制订,并于1986年获得ANSI(美国标准协会)承认。SCSI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它的强大性能表现使得许多对性能要求非常严格的计算机系统采用。SCSI是一种特殊的总线结构,可以对计算机中的多个设备进行动态分工操作,对于系统同时要求的多个任务可以灵活机动的适当分配,动态完成。这个功能是IDE设备所望尘莫及的。也正是由于SCSI拥有这些出众的优点,使得SCSI能够在专业应用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这么多年中,SCSI并没有停足不前,面对IDE设备的强大挑战,SCSI也在不停的向前发展。
SCSI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初,SCSI接口发展为SCSI-2,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ast SCSI,Fast SCSI是通过提高同步传输时的频率使数据传输速率从原有的5MB/s提高为10MB/s,在Fast SCSI之后又出现了可以支持16位并行数据传输的Wide SCSI(原来的SCSI和Fast SCSI标准均为8位并行数据传输),将数据传输率再提高为20MB/s。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有的只支持8位并行数据传输的SCSI被称为Narrow SCSI。
到了1995年,硬盘技术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对日益强大的IDE设备,更为高速的SCSI接口SCSI-3诞生了。SCSI-3俗称Ultra SCSI(数据传输率20MB/s),当使用16位传输的Wide模式时,数据传输率更高达40MB/s。也就是这个时期,“高端、高速、高性能惟有SCSI”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式,大家渐渐的清楚认识到了SCSI的威力所在。
时间转到了1997年,为了对抗IDE设备的强大新生力量Ultra ATA标准,不甘示弱的SCSI阵营也于1997年中推出了新的Ultra2 SCSI规格(Fast-40),目前已有多种SCSI硬盘支持Ultra 2 SCSI。不过,采用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压差动)传输的Ultra2 SCSI难以与原有的低速设备兼容,因此现阶段个人用户主要接触到的还是Ultra(Wide)SCSI接口的设备。另外,在1998年9月,数据传输率高达160MB/s的Ultra160 SCSI(Wide模式下的Fast-80)规格已正式公布。可是最近,更为高速的Ultra320 SCSI(Wide模式下的Fast-160)出现了,新一代SCSI硬盘将对应这一最新的硬盘接口。
SCSI的接口类型
接口类型是指该SCSI硬盘与电脑主机之间的连接方式或类型。与IDE硬盘相比,SCSI硬盘接口标准更高、读写速度更快、数据缓存更大、电机转速更高、寻道时间更短、CPU占用率更低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I/O Proccessor;所有这些特性都注定SCSI硬盘是硬盘中的速度之王。
SCSI规范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六代技术了,从刚创建时候的SCSI(8bit)、Wide SCSI(8bit)、Ultra Wide SCSI(8bit/16bit)、Ultra Wide SCSI 2(16bit)、Ultra 160 SCSI(16bit)到今天的Ultra 320 SCSI,速度从1.2MB/s到现在的320MB/s有了质的飞跃。目前的主流SCSI硬盘都采用了Ultra 320 SCSI接口,能提供320MB/s的接口传输速度。
IDE即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ATA接口发展到今,细分可以分成ATA-1(IDE)、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ATA-3(FastATA-2)、Ultra 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Ultra ATA/100及Serial ATA。
ATA接口优点: 价格低廉、兼容性非常好
ATA接口缺点: 速度慢、只能内置使用、对接口电缆的长度有很严格的限制 ,过去我们经常用的硬盘从33到66,到100,再到最后的133,是指其极限速度为33,66,100,133M/S,但实际上IDE硬盘测试读取速度只有35M/秒,S-ATA的硬盘也只有55M/秒(这里的传输速率只和接口有关系,和转数无关,7200转的硬盘并不比5400转的硬盘传输速度快,只是前者的寻道时间短,另外实际的传输速度是和硬盘的品牌,结构,磁片材质,数据线的好坏有关的)
当然,速度方面,目前最快的当属光纤和sas,不过这两者价格就贵,通常只有服务器级别的用户使用
回到本贴,日立的笔记本硬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移至海外贴牌生产,今天市场上流通的多是印尼或马来西亚产的,用在松下,NEC,SONY等低档品牌中,质量低下.而象富士康那样的大牌高端机型是仍然使用日本本地产的硬盘的,也正是使用日立硬盘的缘故,使得NEC一度成为市场上返修率最高的品牌,而松下的品质直线下降,不过它的价格影响却也深远,IBM笔记本业务长年亏损,最后卖给了联想,DELL被迫外包,APPLE转移生产到中国等,总的说来,日立硬盘就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
本来只想阐述一下技术上的见解,不料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所以在这里补充一些资料供有兴趣的人讨论,并感谢13楼哥们的支持,多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