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悉尼歌剧院沿乔治大街一路向南,途经悉尼市政厅、唐人街、中央火车站等著名景点,将与该市最新落成的地标性建筑不期而遇。这就是位于悉尼市中心的悉尼科技大学“周泽荣博士大楼”。这座形状“扭曲”的奇特大楼由世界顶级设计师、有“建筑界毕加索”之称的弗兰克·盖里设计而成,将于23日正式投入教学使用。 | 值得一提的是,周泽荣博士大楼也是澳大利亚首次以华人的名字冠名的地标性建筑。
“波浪状的砖石建筑!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也太酷炫了吧?!”悉尼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在社交网络上留言说。周泽荣博士大楼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外立面,一面用砖块构成波浪形起伏,继承了悉尼城市中砂石建筑的传统;另一面是大块的弯曲玻璃板,映射并“扭曲”了周围建筑的形象。悉尼科技大学校董维奇·莎拉评价周泽荣博士大楼是“一件当之无愧的艺术品,更是悉尼科技大学的象征,代表着澳大利亚高校的创新尝试。”
作为澳大利亚商界的华人领袖,周泽荣此次为建造该教学楼捐赠2000万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4.8元),另外又投入500万澳元设立澳中高等教育奖学金。此举让世界顶级大师的图纸成为现实。悉尼科技大学的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周泽荣博士大楼是该大学商学院的主要教学场所,可供1300名学生和330名教职员工使用。该大楼的设计灵感来自树屋——以一根树干构成主要活动区域,树杈部分则寓意人们既可互相联系又可以展开自己的私人事务。大楼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人性化的设计正好契合悉尼科技大学“突破常规”的办学思路。如果说悉尼歌剧院让澳大利亚成为艺术之都,那么周泽荣博士大楼称得上澳大利亚教育界创新思维的佐证。 |
据记者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中澳建交至今,留学教育领域的合作成为两国间最突出的成绩。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海外学生共为澳大利亚教育界贡献166亿澳元收入,创史上最高纪录,其中中国留学生仍是澳大利亚教育的最大“金主”,去年有多达15.3万名中国留学生赴澳就读,占赴澳就读总人数的1/4。这也是澳华人积极参与当地高校建设的动力之一。华人的“牛气”反过来带动了澳大利亚青年对中国的好奇心。据统计,澳洲学生远赴中国留学的人数近两年呈猛增趋势。 |
另据记者了解,悉尼科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目前占到国际学生人数的40%。该校先后与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更率先建成南太平洋首个“中国馆”,为学生们“感知中国”提供阅读平台。校长阿提拉·布隆斯和校董维奇·莎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12月,澳大利亚启动了“新科伦坡计划”。该计划包括为到亚太地区留学一学期或一年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和贷款服务,以此鼓励更多澳大利亚青年到亚太地区取经。借助“新科伦坡计划”,悉尼科技大学将在接收中国留学生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条件。 |
事实上,自1972年澳大利亚政府废除“白澳政策”之后,华人在当地商业和教育领域(尤其是医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尖端学科)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年1月,澳大利亚总督府宣布国庆日颁发勋章的名单,其中7名华人获得授勋殊荣。澳大利亚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在接受中澳两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华人已经成为沟通中澳两国教育合作的重要媒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