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9-8-9 00:47:35
|
只看该作者
因為專業所以出眾,資料分享-澳大利亚,学中国人吃鲍鱼
有“海味之冠”美誉的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更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澳大利亚已成为世界五大鲍鱼产地之一。
近日,记者来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艾伯特鲍鱼养殖场,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鲍鱼的人工养殖过程。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萨乌尔手中水泥板上的小白点是三个月大的鲍鱼幼苗
养殖 肉眼看不到小鲍鱼 水质水温要求极高
艾伯特鲍鱼养殖场位于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附近,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人工鲍鱼养殖厂之一。
养殖场占地26公顷,分为室内、大棚和户外三部分,每部分都建有大大小小的水泥池。室内和大棚的水泥池形状不同,面积从几平方米到十几平方米不等,里面饲养的主要是当年孵化的鲍鱼幼苗。
养殖场总经理萨乌尔指着池中的鲍鱼幼苗对记者说,鲍鱼养殖是一项非常考验人耐心的工作。鲍鱼幼苗从肉眼看不到的“微线体”长成只有3毫米大小的“小白点”,通常要花上6至8个月的时间。
萨乌尔介绍说,每年的5、6月和10、11月是鲍鱼产卵的高峰期。由于幼苗对水质、水温要求“苛刻”,加上鲍鱼产卵后体质较弱,很容易发生病害,所以养殖场在鲍鱼繁殖季节总是异常忙碌,而且还得雇佣不少临时工,定时为“身娇肉贵”的鲍鱼喂食、换水、消毒。不过,鲍鱼的繁殖、生存能力都很强,从3岁左右开始进入性成熟期后,一只成年母鲍鱼每年可产卵350万至500万粒,其中1/3左右都可孵化成幼苗。
养殖场的主体是建在户外的66个巨大的圆形水泥池,每个直径都在10米左右。池内灌有半米深的清澈海水,水下则一圈一圈摆放着像小板凳一样造型的水泥铸件。据萨乌尔介绍,鲍鱼天生喜欢用它肥大的腹足吸附在坚硬的岩礁上。一只15厘米左右大小的鲍鱼就有超过200公斤的惊人附着力,所以要想把它从岩礁上铲下来一定要“攻其不备”,否则就算是把包壳砸碎也休想把它采下。
销售 日本人喜欢小鲍鱼 欧洲人偏爱青边鲍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黑边鲍鱼和青边鲍鱼
养殖场总经理萨乌尔介绍说,养鲍鱼不仅要懂技术、有耐心,更要了解市场需求,不同国家顾客的喜好差异很大。
萨乌尔举例说,从大小上来讲,中国人喜欢鲍鱼越大越好,因此,用15年以上的鲍鱼做成的干鲍在香港、台湾等地很受欢迎;相反,日本人则喜欢5年左右的小鲍鱼,他们一般只进口鲜活鲍鱼和开罐即食的鲍鱼罐头。从口味上来说,欧洲人偏好唇边呈鲜绿色的青边鲍,因为这种鲍鱼肉质细嫩、味道浓郁,非常适合熬汤;而亚洲人则偏爱颜色较重的黑边鲍鱼和杂交鲍鱼,其原因在于肉质有弹性,吃起来有“嚼头”。
虽然人工养殖的鲍鱼销售价格约为每公斤50澳元(1澳元约合6.15元人民币),只是野生鲍鱼的1/3,但其生长速度要比自然海域的快10倍左右。萨乌尔经理自豪地说,他的养殖场去年产量达到近30吨,鲍鱼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不过,萨乌尔并不计划扩大产量或给鲍鱼使用“快速生长饲料”,因为那样鲍鱼的质量就会参差不齐。“保证品质是我惟一的目标!”萨乌尔说。
目前,精明的萨乌尔已经开始了“扩张计划”,在新近购买了100公顷土地准备建新养殖基地的同时,他还开始向其他养殖场出售种苗,并希望在中国、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推广自己的鲍鱼养殖技术。
吃法 当地人习惯烤着吃 “鲍鱼火锅”很流行
在澳大利亚的餐馆里,很容易就能吃到袋鼠肉、鳄鱼肉、鸸鹋肉等“澳洲特产”,而鲍鱼却难觅踪影,原因之一是澳大利亚人不太会“做”鲍鱼。
他们最常见的烹调方法就是连外壳一起烧烤,然后浇上些许柠檬汁。由于火候的问题,吃起来总感觉像吃橡皮筋。相对于中国人极其复杂的烹饪手法,罐头鲍鱼在当地更受欢迎。由于鲍鱼在入罐前已经是熟的,因此,取出切片后就可食用了,有的人甚至连切片都省了,打开罐头取出一块直接用嘴啃。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将华夏饮食文化带到澳大利亚,去唐人街吃“红烧鲍鱼”和“鲍鱼火锅”逐渐在当地人中流行开来。
中国饮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锤炼,对鲍鱼的烹制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红烧干鲍便是典型代表之一。首先要将鲜鲍鱼加工成干鲍鱼,在经过晾晒、盐渍、水煮、烘干、吊晒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后,一只1500克的鲜鲍鱼就缩水成250克左右的干鲍鱼。澳大利亚人对此深为不解,更没有耐心花几个小时用老母鸡、火腿、干贝、鱼翅等数十种材料来“煨”鲍鱼。然而,红烧干鲍的美味的确是鲜鲍鱼所无法比拟的。在悉尼,只有少数几家顶级粤菜馆中有干鲍菜肴,而且价格不菲,通常都在300澳元左右。
相比之下,记者更喜欢“鲍鱼火锅”。吃火锅时,店家先端上清水汤料锅底,巴掌大的鲍鱼已被切成极薄且透明的鱼片。待汤沸腾后,将鱼片往汤里飞快地一汆捞起,略蘸青芥末,立刻送进嘴里。脆而有弹性的鲍鱼在舌尖蹦达,浓鲜便在齿颊、喉头、胃袋里泛滥开来。最精彩的是汤,其实就是涮鲍鱼的水,此时已呈乳白色,一口灌下,其时自觉人间已没别的留恋。由于少了人工添加佐料的“干扰”,此种做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鲍鱼的鲜嫩和肥美,令人久久难忘!
塔斯马尼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南方,由许多岛屿构成,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州,更有“世界尽头”之称。旖旎的自然风光和质朴的民风民情让人很难想像这里竟然曾是一个流放重刑犯的“地狱之岛”。今天的塔斯马尼亚已经是澳大利亚渔业、畜牧业和农业的支柱,龙虾、海参和皇帝蟹的产量占澳大利亚渔业产量的3/4,该国的鲍鱼生产基地也主要集中于此。
上世纪90年代前,塔斯马尼亚出产的鲍鱼主要靠人工捕捞野生鲍鱼为主。在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渔民日复一日深潜海底“挖宝”,过量捕捞造成野生鲍鱼产量持续下降。近年来,澳大利亚采取严厉的法律措施,对鲍鱼和多种鱼类做出严格的捕捞限制。
在塔斯马尼亚随处可见公开发放的捕捞手册,里面注有鲍鱼等海产品的图形,可以捕捞的合法尺寸以及每次可捕捞的数量等信息。此外,出海渔船上及渔民身上还配备一把特殊的“尺子”,采获鲍鱼前必须用它测量是否达到法定捕捞标准。
政府管理部门还专设渔业警察,对渔民捕捞的海产品进行严格抽查。发现超过规定限量捕捞或无照捕捞者,将进行严厉惩罚,轻者罚款,重者没收所得、扣押渔船、吊销执照,甚至可能坐牢10—20年。在法律的威慑下,澳大利亚野生鲍鱼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产量连年增长。
[s:62]
本篇文章来源于澳洲旅游网(aus.bytravel.cn)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http://au.bytravel.cn/art/adl/adlyxzgrcb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