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砖国家里,印度的发展潜力被视为仅次于中国。而这个近在咫尺的邻邦,不仅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同时,有很多产业和中国形成了良性互补。这一轮美元走强带来的印度卢比贬值,虽然给印度经济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但是,“印度资产和劳动力贬值也给中国投资者带来机遇。”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黎剑表示。
经济观察报:中国企业在印度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
黎剑: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七个大行业里,其中最大的是电力行业,电力上下游有输电、配电、发电、电建、主机和一些配套设备与服务,而中国主要是针对中下游,比如山东电建,做电站和电厂的解决方案。再向下游就是电气设备,比如上海电气(3.82, 0.35, 10.09%)、东方电气(11.05, 0.35, 3.27%)。
第二大块是ITC,结合IT、数码和电信产业,这个领域的龙头企业是华为和中兴。另有一些企业主要做路由器、机顶盒、数字电视等。现在,一些中国互联网公司也陆续在印度设立分支,比如UC Web和腾讯的WeChat。2013年5月,WeChat进入印度的时间点不错,投入的成本会比以前少很多。
其他较大的行业还有机械装备制造,比如三一重工[微博](7.22, 0.03,0.42%)、中联重科(5.31, 0.01, 0.19%)、柳工(6.45, 0.11, 1.74%)等;医药和医疗设备也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中国的生物制药在印度很有优势,而深圳迈瑞等企业在印度医疗设备市场发展得也很好。此外,在原材料领域,有五矿、中钢等公司在做,它们主要从事原材料的进出口,或者在印度进行初级加工,再供应当地。 经济观察报:卢比贬值对中印贸易有什么影响?
黎剑:影响还是挺大的。对中国进口商来讲,那当然印度的东西便宜了,进口原材料成本会低一些,不过,主要的大宗商品还是以美元结算,影响不大。而对于中国出口商自然不利,产品卖到印度更贵了。还有一些以前签订协议尚未结算的项目也受到一定影响。某个工程项目是2011年签的,现在才开始执行付款,现在卢比比2011年贬值超过20%,两边都无法接受,对中国来说美元在跌,赚的钱少了;对印度来说,美元在涨,现在付的钱更多了。如果现在还以美元做结算货币的话,中印双方都得承担汇率大幅变动的风险和损失。
如果人民币和卢比能直接汇兑,大部分的中国公司和印度公司都将受益,物价就不受美元的影响。长期来看,中印之间应该实现直接货币兑换,比较稳定的汇率对双方都有利。
经济观察报:在印度的投资回报率如何?
黎剑:印度的投资回报率只有5%左右。现在中国企业在印度运营最多的模式是母公司卖设备、子公司提供服务,这两者现在都不怎么赚钱,可能做个项目初期你还有5%的盈利,做完之后发现亏了5%。
中国公司目前非常聚焦在几个基础建设相关的行业,而印度这些行业都不太健康。原因在于印度现在的体制导致涉及民生的产品和服务过于便宜,这几个行业整个供应链上下都没有太多收益。电价太便宜,电网公司不赚钱就无法给下游钱,整个行业就都不赚钱。电信也是一样,如果你打电话太便宜了,运营商不赚钱,华为、中兴这种电力设备提供商也没钱赚,这在印度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政客为了选票都承诺降低生活成本,事实上,导致印度这几个行业难以良性循环。
经济观察报:就印度的商贸环境而言,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里?
黎剑:在印度做生意,隐性成本比较高。对于商界来说,腐败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不得不计入成本。
印度的另一项隐性成本是代理机制,不管做贸易还是做项目都有中间人,无法避开。层层的中间人机制会抬高成本,利润就被分摊掉。举个例子,中国的小商品过来,基本都是平价甚至亏本卖给在中国的印度贸易商。印度的贸易商把商品运回印度卖给国包(国家承包商),国包卖给省包、市包、地包,最后这个商品到消费者手上价格实际涨了四倍,而顾客得到的确是最差的东西。所以,中国产品在当地名声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的采购者就要这么差的东西。中国的高端产品卖不到印度去,不是印度不需要,而是来自印度的采购者不想买。
经济观察报:在印度,目前有哪些行业的投资项目比较好?
黎剑:中印之间有很多项目可以投资,比如印度的养生很有优势,如果中国公司愿意包装的话可以做得很好。印度有纯植物的香皂、洗发水、精油,都没有添加任何人工化合物。还有海娜草、海娜粉,用来染发的。劣质染发产品会印染头皮,但印度产品可以做到只染头发。
像这种项目,只花几十万人民币就可以收购一个小厂。因为原材料便宜,自己注册个品牌拿回国卖。如果中国企业本身在国内就做养生品,可以考虑来印度做。比如说中国的自行车厂也可以到印度去,因为印度目前还没有全铝制车身的自行车技术,中国公司可以技术入股当地工厂。
现在印度资产相当便宜,中国一家做塑料产品的公司,自己找金融机构给一家印度公司估了5000万人民币,而这家印度公司对自己的估值是1000万人民币,于是,中国公司果断买下该印度公司。但也不是所有资产都是好的。像印度翠鸟航空公司,资产很便宜,但外国投资者考虑是否入股时就很犹豫,因为它不是优良资产。
经济观察报:中国企业到印度做生意有哪些障碍?
黎剑:如果中国企业想通过贸易在印度赚钱,必须绕过中间商,这一块利润其实还挺大的。我们做过调研,同样的中国计算器,在印度批发价比在中国贵了四倍。问题是你怎么通过好的方式绕过中间商。
电商就是好的方式,绕过贸易商,直接接触印度零售商。因为印度的零售商没有直接进出口权,只能从印度贸易商手中高价买商品。如果能把中国的供应商和印度的零售商直接连接起来,那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电商可能是一种途径,不过不是像阿里巴巴[微博]这样的电商,而是必须在印度有一个实体,让没有进出口权的零售商也能买到中国商品。
还有一个很大的障碍,是印度的审批制度比较繁琐。印度从1947年建国以来一直在沿用许可证制度,直到1991年才被现在的总理当时的经济学家曼莫汉·辛格废除掉。之后,政府虽然不直接发许可证,但还有很多许可制。
现在限制中国公司在印度发展的最大障碍还是政府审批,比如电站项目承包工程,中国公司拿到项目之后要在印度注册项目办公室,有了实体之后才能开设银行账号。如果没有银行账号,印度业主的钱无法打给你,不管是预付款还是工程款。但是,申请项目办公室的流程需要走两年甚至更长,这样两年之内你在印度所有的费用,不论是自己的经营成本还是分包给印度供应商的设计、承建费用都得母公司垫付。这给母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现金流压力和财务税务风险。
经济观察报:中国企业到印度做生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黎剑:希望中国公司进入印度之前把成本算好。一般公司做工程都会加入5%的不可预见成本,事实上,这部分实际成本要高于5%。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前,对于印度的一些政策要做研究,比如,印度政府对在印度本地制造的太阳能设备给予30%的补贴,那么,太阳能组件的设备商需要考虑设备是在印度组装,还是直接从中国卖到印度。
再者,印度市场没有华人圈,做很多事情成本很高。很多大公司,比如重型机械公司,他们在泰国就很容易找华人做经销商。但在印度,相当于没有华裔代理人,所有的项目都得自己开始重新建立。
此外,中国公司进入印度想在商业上取得长期成功,就要学会建立共赢的商业生态圈,即和政府、行业协会、当地公司、媒体、供应商、员工、社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中国公司往往只关注客户,所以,中国公司进印度很容易,但两年之后利益相关者就会发现中国公司来了对它没有好处。
比如对媒体来说,外国公司会打广告,中国公司不会。一般的公司都会给行业协会交会费、赞助论坛,给协会白皮书提供建议等,但中国企业就只做自己的项目。这样一来,整个利益相关的链条中,其他环节都赚不到钱,并且其他中国公司也赚不到钱。
印度商业社会对中国公司会比较排斥,觉得中国公司带来的不是共赢。如果中国企业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实力去顾及利益链,两三年后容易被整个链条排斥。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公司第一反应就是中印关系恶化了,实际上不是,是你的存在破坏了利益圈的生态平衡。这一点中国公司尤其要注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源自经济观察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