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至岁末,A股市场虽然没有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但在制度上却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而这一切源于今年3月证监会主席肖钢的走马上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不久,他便被戴了一顶“肖铁锤”的帽子——严打内幕交易、惩治欺诈发行、实行史上最严厉的IPO财务核查,“重典治市”令投资者拍案叫绝。
肖钢这一年,不仅是市场完成过渡的转折年,更是A股的变革之年,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一年的结束,更像一个开始。
1 最铁腕
史上最严财务审查
1月8日,证监会召开的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被称为是IPO“史上最严财务审查”的动员大会。此次财务审查包括经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自查、发行审核部门对自查报告进行审阅、证监会组织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进行抽查等三个阶段。
今年10月1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介绍,本次检查过程中,共622家企业提交自查报告,268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终止审查数量占此前在审IPO企业家数的30.49%。
记者点评:此次财务审查中,许多知名企业折戟:包括福建归真堂、深圳神舟电脑、富贵鸟等;此外,湖北的四家企业也被终止了审查,例如千里马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业内认为,通过IPO财务核查,那些鱼目混珠的拟IPO企业退出,剩下的企业再经过现场抽查,基本上可以保证上市公司质量。
2 最贴心
并购重组分道制
今年10月8日,酝酿多年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审核制正式实施。
分道制主要由原来的程序化向区别化转变,是指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按设定的公开标准自动分类、区别对待,有条件地简化审核程序,减少审批事项。具体而言,分为豁免/快速、正常、审慎三条审核通道。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分道制审核简单说就是“好人好事好中介”。“好人有好报,不能好的坏的都排长队,同时也促进机构在并购重组业务方面的专业化。”
记者点评:眼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风生水起,分道制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效率。不过,并购重组因项目类型复杂多样、内幕交易高发等问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继2011年对新华社记者独家开放新股发行审核全过程之后,中国证监会近日尝试对媒体开放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会议。这将使企业并购重组更加公开透明。
3 最劲爆
IPO重启
IPO重启这只靴子悬在A股市场一年多,至年底终于落下。
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宣告暂停了14个月的IPO开闸。同时,证监会也明确了IPO重启时间,预计到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能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意见》在“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前提下,突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审核标准更加透明,审核进度同步公开,通过提高新股发行各层面、各环节的透明度,努力实现公众的全过程监督。
记者点评:IPO重启,对于久候的企业而言,当然是好事。至于其是否会分流A股资金?市场说法不一。
2014年临近,IPO重启也进入倒计时。至上周,沪深两市IPO在审企业规模为756家,其中湖北企业有16家。届时,A股反应如何将揭晓。
4 最振奋
新三板扩容
历经多年,新三板终于在今年底正式宣布扩容。随着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场外市场试点终于迎来迈向全国的一天,有人将其称之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新三板宣布扩容的同时,还明确了转板制度,即挂牌企业达标可申请直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从法律层面对转板制度进行了认可。
记者点评:生于中关村(5.71, 0.09, 1.60%)科技园区的新三板终于走向全国,将惠及千千万万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有分析人士预计,扩容后首批全国性企业最快有望于明年一月中旬在新三板挂牌,挂牌企业或逾百家。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目前的新三板制度还待完善,例如做市商制度还未推出;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对于转板制度,其具体实施仍不明朗,例如究竟放开多少家企业转板。
5 最迟到
优先股试点
优先股,是指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
12月13日,证监会公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拟从公司制度与信披完善的公众公司和非公众公司开始试点,优先股发行结束36个月后才能转为普通股。此外,对于非公开发行的优先股,证监会设定了投资门槛:合格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要有500万元的资产规模。
记者点评: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优先股被认为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优先股是众多融资工具之一,对企业而言,丰富了公司的融资选择。
不过,也有投资者对“36个月后能转为普通股”、“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设合格投资人”两个条款有异议。有投资者认为,优先股锁定三年即可转为普通股,市场将面临很大的解禁压力。
源自长江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