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地产实验室研究员 王丽云 刘翔/文 房地产行业经过风雨飘摇的2010年,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将逐渐由房价的涨跌,转向对产品品质的追求。经过一年的调控,房价虽然仍然在上涨,但是其涨幅已经明显趋缓。 商品房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家庭的主要资产。在购买商品房时,对品质的追求,某种意义上超越对价格的要求。 在国家相关调控政策出台后,诸多房企在谋求强强联手合作的同时,也在修炼内功,一些地产企业希望走的更远,就更需要将品质作为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对于购房者而言,房产品质意味着房产保值增值的基础。地产品质,某种意义上,是地产商对消费者的一种义务,而这种义务最终将成为国民财富资产增值的基础。 地产财富逻辑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2010年11月份,国内CPI涨幅达到5.1%,连续28个月创新高,通货膨胀现象逐渐加剧。 尽管2010年内央行连续2次加息,6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但是存款负利率现象仍然无法改变。 在此情形下,普通百姓将资金存入银行意味着财富不断缩水。各投资者都在为资金避险寻找出路,而楼市则成为资金避险的绝佳场所。 尽管2010年11月份的CPI涨幅达到5.1%,创下28个月新高,但是在高涨的房价之下,CPI的涨幅如同“小巫见大巫”。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0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 资金聚拢于房地产市场,而在此情形下,部分开发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将住房品质标准降低,他们并未意识到,“品质”意味着“品牌”,而品牌的提高,是追逐更高利润的基础。 负利率时代下,开发商更应该注重自身品牌的塑造。国家政策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一轮洗牌,而在这轮洗牌下,只有注重品质与品牌的大型开发商才会被消费者认可,从而在房地产市场继续立足。 就长期来看,房价上涨的趋势仍然存在,在城镇化率不足50%的中国,巨大的刚性需求是维持房价上涨的保证。 2011年,国家在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工作便是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 有人认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市场是不小的冲击。但是,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在冲击低端楼市的同时,对高端市场也是利好消息。 原本整个地产行业的市场化,将整个房地产行业变成了各路资本逐利的场所。若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保证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时,低端楼市逐步退出市场化,在此情形下,投资规模便由整个房地产市场缩小至高端楼市。 资金的高度聚集下,更能够推升高端楼市的价格。负利率时代,投资资本聚集于涨势频控频涨的房地产市场,而未来的低端楼市逐渐非市场化,将投资范围进一步缩小至高端商品房。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此环境下,高端商品房必然成为投资客最佳的投资产品。 做品质地产提升竞争力 当下,地产行业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共赢年代,随着政策调控的加剧,地产企业间的竞争将变得异常激烈。 在整个地产市场的价格上涨过快、引起全民关注的年代,开发商追逐地产的品质与性价比将是未来制胜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