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graph]“3块钱全部补给孩子们,食堂就办不下去了。”安徽山区的一名小学校长坦言。
“越是偏远的学校配餐质量越差。”一名配送企业负责人承认,企业不能贴钱配送,还需维持一定的利润。
早报讯 青海大通548名学生“营养餐”食物中毒;广西都安400余名小学生喝“营养餐”牛奶腹泻;云南富源某小学给学生供应发霉面包做营养餐……短短一个月内,多地接连曝出学生“营养餐”食物变质、中毒事件。
从2011年秋季开始,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的情况,中央财政每年拨付160亿元专项资金,3000多万大山沟里的孩子们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然而,接连曝光的“问题餐”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质疑:一边是食物变质,另一方面是营养缩水,“营养餐”究竟营养了谁?
“越偏远配餐质量越差”
《国家营养改善补贴计划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专项资金是孩子们的“吃饭钱”,必须保证每一分都用到孩子身上。但由于被挤占挪用,一些地方营养餐变得“廉价低质”。
“3块钱全部补给孩子们,食堂就办不下去了。”安徽山区的一名小学校长坦言,“国家拨付的是孩子们的吃饭钱,食堂人工费用、水电燃气等日常开销,都要从学校公用经费和营养补助里挤出来。”
同时,农村学校食堂条件简陋,使营养餐的卫生质量也大打折扣。2011年,皖南第一希望小学多名学生被变质米饭“毒倒”,教育部门调查发现,学校食堂连冰箱和基本的消毒设施都没有,“只能拿开水烫烫”。
除了学校要“从牙缝里省出食堂开销”,企业又在3块钱上“宰了一刀”。
“越是偏远的学校配餐质量越差。”一名配送企业负责人承认,企业不能贴钱配送,除了补偿运输、市场流通等成本,还需维持一定的利润,企业只能把配餐质量、分量一降再降。
2012年,广西百色那坡县部分学校被曝3元营养补助被供货商套利1元。经调查,3块钱中,供应商利润占0.25元,物流配送费用占0.7元至0.8元,真正吃到学生嘴里只有2元左右的食物。
安徽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分析,如果没有地方财政补贴配套,学校、企业都会想方设法从3块钱中“挤压”出食堂经费、加工运输费用,孩子们食品的质量、分量也就难以保证。“中央 买米 ,地方 造锅 ,要让3块钱都用到孩子身上,地方必须投入配套资金。”王开玉建议,地方财政应该投入配套资金改善食堂条件、保证运营费用和人员工资;或是承担配送成本,按照企业的配餐质量给予企业适度利润,这样才能让营养餐真正保质保量。
偏远地区招投标走过场
“牛奶喝到嘴里有一种奇怪的辣味。之后不到十分钟,就是头疼、恶心,最后晕倒在了教室里。”因为食用了学校发放的营养餐,青海省大通县女子完全中学学生马金兰和县里其他547名学生食物中毒。
引发此次中毒事件的学生餐供应企业竟然是经过四次招投标确定。虽然目前结果尚在进一步调查中,但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样的招标“严”在哪里?
国家规定,凡进入营养改善计划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都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确定供货商,不得采购不合格食品。
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看似招投标,走走过场,还有一些学校连过场都不愿意走,采购的部分食材居然是“三无产品”。
2012年,云南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部分学生食用了营养午餐后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调查发现,顶拉小学和承包商均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堂原料除肉外,购进原料均无购货验收记录,其中大米无合格证,无生产日期。
“公开招标规定仍挡不住 三无大米 进食堂,说明部分学校采购环节把关不严,易让散装大米、过期食品等低价劣质的产品进入,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长期关注食品安全诉讼案件的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峰剑说。
一方面是招标屡出问题,另一方面明知产品挤压可能变质,供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仍超量、超层运送。
2012年,湖南石门县部分学生饮用营养餐供奶后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经查实系供应商湖南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配送过程中运输车超量、超层、超压堆码,产品密封性因严重挤压受到隐形破坏,导致产品变质。
“挤压损坏了食物,从外形上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供应商看不到?学校接收食品时没有检查?分发给学生食用时也没有注意到食物变形?学校对招标企业缺乏持续监督,谁敢保证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一位家长说。
问题到底出在哪?
5月22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7个乡镇的中小学生,在食用学生“营养餐”后,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
事发后,“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在微博上炮轰大通县政府:“青海数百孩子再遭伤害,你地方政府再穷,但不给牛奶,给孩子蒸几个馒头,都做不到吗?两年了,还在搞牛奶面包收回扣害孩子,忍无可忍,大通县长,滚!”随后,激愤的民意似乎忘了,“疑似中毒”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据报道,大通县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相关部门已将该批次“营养餐”食品全部封存,并将样品送往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局,预计6天后将得出权威检测报告。
记者致电大通县卫生局,工作人员称,卫生局对食品样本进行初步检验,“已经排除了有机磷农药、毒鼠强、亚硝酸盐等化学品中毒情况”。
与此同时,一名网民提问“能收集10万个滚吗”之后,集中向一个明确却偏激的方向发展——要求地方政府一把手为此事下台。
也有少数网民疑惑地发问:“问题到底出在政府身上,还是牛奶供应商身上?”
实际上,大通县“营养餐”早已市场化。大通教育局体卫艺科长赵德武告诉记者,供货商是县营养计划领导小组牵头,向西宁公开招标、确定的。
但正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中,政府和市场边界的模糊、市场招标环节的不够透明,导致了民众对“官商勾结”的痛恨。这使得此次营养餐事件中,网络民意忘记了法律和事实的准绳,轻易对涉事政府作出了“有罪推定”。
源自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