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网站5月28日刊发题为《中国、战争和“国家情绪”》的文章,作者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克里·布朗。文章称,战争的性质与近两百年前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写下《战争论》的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便如此,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有一项伟大的洞见跨越了时代与文化。克劳塞维茨给世界的伟大启示是,战争与其说是蛮力的比拼,不如说是情感和道德情操的对抗。这有助于人们理解世界各地的各类冲突。
文章称,不了解克劳塞维茨的洞见但能够冷静看待中国最近与越南发生的争执的人或许都会表示迷惑。情况似乎不符合逻辑。首先,中国目前存在严重的国内安全问题,几个月来发生了数起严重袭击。其次,中国面临多项领土争端,其中与日本和菲律宾的最为严重。第三,就连中朝关系看起来也很糟。鉴于国内外发生的这些消极情况,为什么还要系统性地“侵犯”争议领土,激怒以好斗闻名的邻国越南以至于使中国投资受到攻击、中国人不得不撤离,从而进一步疏远邻国和国际社会?这难道不是远远不能推进中国的利益,反而在破坏这些利益吗?
如果外交政策是一种完全理性的过程,原因和结果简单清晰,人们或许可以试图猜测北京的某些长远战略意图,以弄清其最近的举措。但是,更明智的做法或许是注意克劳塞维茨对战争情感和道德方面的总结。中国是一个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变得富有而强大的国家。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在世界其他地区怀疑的、常常带有恶意的目光下做到这一点的。尽管面临这么多挑战,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是成功的。因此,中国现在感觉自己有某种权利展示肌肉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还有沉重的记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二战期间发生的事情有时还犹如昨天。年轻人或许不太了解战乱时期的细节,但从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刺耳声音判断,他们无疑在后天形成了对那段时期的愤怒和其他情感。当中国决策者最近决定在南海采取行动时,公众都会站在他们一边。
利用公众对本国尊严和地位受到的忽视而产生的历史怨恨与失望是一回事。然而,要把这种情绪引向正确的方向却需要克劳塞维茨所说的那种高超的道德和智力本领。即使在虚张声势的冲突下,情感和公众情绪也是强大的盟友。
但是,北京的战略家如果在海上边界问题上打算尝试真正的军事冲突,他们需要再读读这位伟大的德国理论家的著作。克劳塞维茨写道,在战争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人类活动领域,拥有一支“习惯于”作战——在真正的战场上受过锻炼并且经验丰富——的军队至关重要。这里,越南令人清醒。中国军队最后一次获得了重要经验的作战发生在1979年,对手是越南。结果是一场灾难。这种对缺乏经验的深刻认识意味着,尽管有种种噪音和威胁,但只有在最例外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才会真正触动战争按钮。这对所有人,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国外的人,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