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外汇5月14日讯--美联储(FED)的政策制定走到了十字路口,在购债和退出的问题上美联储内部的分歧有扩大趋势。
支持者称,就业市场的明显改善归功于QE3(第三轮量化宽松),美联储不应在该计划上打退堂鼓。
反对者称,购债计划的效果让人怀疑。目前美国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市场。尽管美联储5月初承诺将每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并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低利率,但一方面通胀疲弱;另一方面失业率稳步下降,投资者仍在焦虑不安地猜测货币政策何时会发生转向。
反对者的观点受到经济学家们的支持,据悉,华尔街日报在对49名经济学家的调查中,30%的人士预计美联储会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减少购债规模,25%的人认为时间可能会在第四季度。
据路透社报道,美联储的官员们已经在筹划退出债券购买计划的策略,该策略将力争保持政策灵活性,同时对极难预料的市场预期进行一些控制。
相关人士预测,美联储在缩减债券购买计划上可能会遵循“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美联储可能会将每个月的资产购买规模缩减至500亿-600亿美元;
第二步,缩减至300亿美元;
第三步,最终停止购债计划。
预计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整个过程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整个过程非常痛苦。但因为量化宽松古之未有,所以有专家分析,在缩减购债计划的规模之后,若美国经济形势走强,就可以逐步实施该计划。若利率上升并威胁到美国经济增长,美联储的决策者们可能会重新放宽政策。
但在很多美联储鹰派人士看来,美国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结束购债计划,相反,他们还希望增加购债力度。
美银-美林利率研究团队发布一项研究成果称,美联储每月国债购置金额仍有扩大的空间。研究者称,美联储的目标并非掌控资产负债表,而是希望掌控金融环境和经济增速及通胀目标的协调。如果2014-2015年美国GDP增速达到3%,同时通胀始终低于目标,那么美联储可能开始逐渐温和地退出债券市场。这一过程无论是维持还是缩减了资产负债规模,都不会造成问题。
但相反地,一旦失业率降速过快,或者通胀率急剧回升,那么美联储可能采取大刀阔斧的退出策略。若如此,美国股市第一时间将走强,但随后抛压将蜂拥而至。
由于美国是量化宽松的始作俑者,全球也掀起了量化宽松潮。前不久韩国刚刚降息,以提振经济。汇市中,日元兑美元突破100,安倍经济学也“初见成效”。美国如果退出量化宽松,是否会带来示范效应?研究者称,一旦全球各国央行停止购买债券,债券市场将面临崩溃,引发远比2008年更糟糕的金融危机。
本周美联储官员将会就这些问题发表演讲,6月、7月、9月的美联储政策会议也会召开,届时美联储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让我们拭目以待。
源自环球外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