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头号玩家》是一部让人血脉贲张的“粉丝电影”。如暴风骤雨般袭来的、目不暇接的流行梗,照顾到了每一个圈子的粉丝,让人一边强忍嚎叫一边忍不住磕爆手中的劲脆jimmy花。播片尾字幕的时候,我坐在电影院的末排,一个人,从来没有被父母以外的人这样关怀过,而第一次感觉自己受到了斯皮尔伯格隔着屏幕给我的ASMR般的关怀,老泪纵横了。豆瓣评分8.9分
[attach]662847[/attach]当然,这部电影在卖碟华的支持下成为了“头号版权”,它就像是八九十年代流行元素的一本总结报告。但这部电影,正如我在以往的影评中所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元素集合”,它是有灵魂的,有其信仰的,也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船新体验”。在它阐释信仰的过程中,这些元素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情节上、情感上,还有与集体记忆、人类历史的互文意义上,但它们没有喧宾夺主,没有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即便自媒体们寻找《头号玩家》“彩蛋”的竞赛正如电影里寻找哈利迪钥匙的比赛一样进展得如火如荼——因为这部电影早就告诉我们它的游戏规则,那就是颠覆规则。
[attach]662848[/attach]“绿洲”是一个与现实相对的虚拟世界,同时它又建立于现实之上,反映着现实的一些蛛丝马迹,看原著《玩家一号》里描写男主角韦德·沃兹一开始落后于其他美刀玩家的窘况时其实就能感受到“绿洲”的现实性。然而,“绿洲”又是排斥现实的,这是它之所以被韦德为代表的普通人和以诺兰为代表的商业巨鳄共同称为人类“未来”的最大价值。在普通人看来,“绿洲”中固然反映了一些现实世界中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是可以忽视或弥补的,比如通过“换装”改外貌,通过“打怪”赚金币,通过哈利迪的赏金游戏一夜暴富。
[attach]662849[/attach]同时,“绿洲”排斥外部世界早已腐坏的政治逻辑、商业逻辑,它根据玩家们理想中的秩序建立起来,在这个本质上的商业产品中,玩家们能够自觉地维护这个虚拟世界的“民主”,直到诺兰和他的“第六人”军团加入哈利迪彩蛋的竞逐。在诺兰等人看来,“绿洲”兼具虚拟性和现实性,现实性在于他作为一个商人最为敏感的经济利益,而虚拟性则在于他获取这份利益的手段——通过虚拟游戏。在人人沉迷虚拟世界的时代,诺兰敏锐地找到了资本的可乘之机,他希望掌控“绿洲”,让它成为少数人敛财的工具。
[attach]662850[/attach]但他本人已经严重落后于“绿洲”带来的新秩序,只能把命运交给实际参与游戏的玩家——他的肥宅员工们和奴隶的契约工“第六人”,电影里最可笑的情节莫过于满脑子铜臭味的诺兰在耳机那头肥宅们的指引下满口上世纪电影梗骗取男主角韦德信任的那段了。电影里不时响起的《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前奏,其实就表明了如韦德这样的“猎手”和诺兰手下的“第六人”两股力量争夺虚拟世界“绿洲”控制权的故事主线,在“正面力量”必胜的老套设定下,电影如何给观众一种“船新体验”就成了斯皮尔伯格需要认真经营和设计的任务了。显然,斯皮尔伯格又神乎其技地驾驭好了这个任务。
[attach]662851[/attach]其实一开始听说这部电影的情节基本是游戏通关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反正主角一定会赢,不过就是砸点特效而已。但是,看了之后才发现,这部电影的设计倒有点中国武侠小说里毛头小子“无心插柳柳成荫”练成绝世神功的意思,当然不完全符合,韦德等人并不是“无心插柳”,我们能看到,能在这个游戏里获胜的人,能体会哈利迪言外之意的人,都是用心理解哈利迪、理解流行文化的人。于是,这部电影展现出来的游戏通关不是单纯打打杀杀的游戏竞技,而是给我们打开了游戏世界人文性、文本性的一面,加上整个故事和电影史的里程碑之作《公民凯恩》在“玫瑰花蕾”一梗的互文,更使电影具有了感染游戏迷、电影迷之外的观众的力量。
[attach]662846[/attach]
抛开科幻和虚拟现实的外衣,剧情依旧是好莱坞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套路。和《黑豹》之类的电影并无差别。那么这部电影票房大卖的唯一理由便是新颖的虚拟现实剧情,这或许真的会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对于游戏的另一种解读。
源自百家号,凤凰网
欢迎光临 [ A.U.PEOPLE 澳群澳洲珀斯Perth华人网官方网租房二手车招工二手买卖黄页退税税务Tax Return 珀斯 悉尼 墨尔本 布里斯班 阿德莱德 堪培拉] (https://aupeopleweb.com.au/1/aupeopl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