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PEOPLE 澳群澳洲珀斯Perth华人网官方网租房二手车招工二手买卖黄页退税税务Tax Return 珀斯 悉尼 墨尔本 布里斯班 阿德莱德 堪培拉]

标题: 【手记】林浩“被忽略”的那四个月 [打印本页]

作者: 水梦家园    时间: 2018-3-10 17:03
标题: 【手记】林浩“被忽略”的那四个月
  来源:南周知道
  2008年,雷楚年正上初三,他的标签是勇救7个同学的地震小英雄;2014年,他20岁出头,标签是:堕落的小英雄。
  2008年,林浩9岁,他的标签也是地震小英雄;2014年,林浩15岁,他的标签是:那个去拍戏的小英雄。“忘了台上的光鲜”,还是“不要忘了自己是谁”?
  “知道”(nz_zhidao)让你跟随记者脚步,探寻这位小英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震小英雄”林浩接受媒体采访。(CFP/图)
  林浩这个选题是我在2014年6月24日向文化部编辑朱晓佳提出来的。
  到11月6日,《英雄是什么?另一个地震小英雄林浩想搞清楚的问题》见报,中间过了4个多月。回想起来,这“拖拉”的4个月于这篇报道,于我自己,都是好的吧。
  林浩这个素材是在地铁里注意到的。车载视频正播着娱乐新闻,“《情笛之爱》首映,林浩接受媒体群访表现成熟”。当时感觉很吃惊:“林浩还演戏!?”
  印象中,林浩是被推崇的地震小英雄,是2008年奥运会小旗手。回家翻资料才发现,林浩早已成为演艺圈人士。从2008年到2014年,他演戏、唱歌、做公益、成立基金会、出席各种活动。我是有多脱离时代发展……但,这个明星看颜的时代,一个长得不怎么好看的小男孩如何进的娱乐圈?是用了“地震小英雄”的名头?背后谁在推他?这孩子怎么就成了一个善于和媒体打太极的小大人?一大堆问号杂乱无章地跳了出来,很想了解这个孩子的成长史。于是,就给编辑老师发了邮件,说明想做林浩的题,了解他这六年是如何从一个小英雄成为小演员。所幸,这个题得到了认可。7月初,我正式开始了对林浩的挖掘。
  林浩的资料很好搜集。他是公众人物,网上有大量关于他的信息。翻看各种资料到零碎新闻,我对林浩有了基本的认识。林浩被授予“抗震救灾小英雄”是真,他成了一个小大人是真,有人在背后助力也是真,那个人是田万良。从2009年开始,田万良就成了一个取代林浩亲生父亲林大坤的存在。在之后的采访中也可以听到,林浩口中的“父亲”更多的是指田万良,“田爸”。
  那么,林浩和田万良的这种关系正常吗?田万良是在利用林浩吗?一个和林家无亲无故的人,不为名、不为利,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打造林浩?
  这五年,是田万良在带着林浩跑东跑西,林浩的家人对此没有异议吗?我想,理清田万良和林浩的关系,可以作为这篇报道的重点,也是一个比较有卖点的地方。
  但这里也存在一个风险。如果通过调查采访,证明田万良和林浩之间的关系不单纯,那这篇报道还要不要发。田万良如果确实是在利用林浩,那么这层关系曝光刚好让社会认清了这个“发地震财”的人。但是,林浩,这个15岁的未成年孩子,也许会背一辈子的骂名,走到哪儿都被人指指点点。
  道德和新闻价值,还真是难调和啊。尽管是陈述事实,但若可能给一个孩子带去一生的困扰。所幸的是,采访后得到的结果并没有给田万良和林浩打上伪善者的标签。随后,我对林浩和田万良进行了4个多小时的电话采访。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心中的天平已经倾向了田万良那边。这后面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黑幕,也没有赤裸的交易。正如田万良和林浩所说,他俩是家人、朋友、老师、兄弟。田万良确实是在挖掘、打磨林浩,林浩也愿意接受这样的训练,这之间没有不妥之处。得到这样的信息,感觉暖暖的,这世间“纯粹”的东西尚存。也产生了一种纠结的心理,这种没有爆点的故事,大家会愿意看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浩和田万良,两人既是艺人和经纪人的关系,又形同父子。(田万良供图)
  开始写稿的时候,50页的采访录音让我有点无从下手,很难取舍里面的信息。印象最深的,反倒不是林浩,而是田万良,总觉得可以单独拿出一块儿来写。1998年他从安徽蚌埠的农村走出来,从一个做杂工的草根抓住机遇慢慢成了文化策划人,有了自己的公司,成了林浩的经纪人。摆摊、驻唱、卖化妆品……因为传销蹲过看守所。田万良说,在看守所里每天被打,被朋友花5000块钱保出来的那天是他生日,那个时候才体会到,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在原来的采访提纲中,有一段是希望能听到田万良对当红小鲜肉TFBoys的看法。遗憾的是,他并不知道这个组合。不过,田万良和我聊了很多他对中国童星市场的看法。他说得很快,情绪也有点激动。田万良认为孩子是需要引导的,特别是童星。现在的童星市场如此杂乱,是因为身边的大人、儿童影视行业从业者和我们国家的教育环境出了问题。家长有功利心,制片方抓住童星家长的功利心,从业人员的价值观扭曲,剧院里不排儿童剧,因为不赚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也只能成为一个人格有缺陷的人。
  田万良问我,如果是你的孩子,你拍这个电影(充满人肉镜头的电影)给你们家孩子看,你会这么玩吗?我没接话,有点被问住了。
  当时我的脑子里在把林浩和TFBoys做对比。TFBoys这两年急速走红,主打梦想,经纪公司以养成的方式记录他们的生活向大众公布,网上有大量“TFBoys的妈”,数量级和“王思聪的老婆”有的一拼。林浩的曝光度远没有TFBoys高,那为什么大家都在说林浩是“英雄走样”,而不担心那些曝光会对TFBoys带来困扰呢。
  除了像“妈癌”一样去操心了林浩和TFBoys的成长,面对田万良的这些担忧,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中国童星那么多,他们背后的经纪人和家长又是如何教育童星的呢?要不在把林浩这篇稿子完成之后,进行一次更大胆的尝试,将那些童星的经纪人都挖出来吧。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是时候好好写稿了。这篇文章的主角是林浩,田万良只是与他共存的人物而已。磨叽了快两周,终于交稿。但初稿不够中立,采访的人物也是单方面的,声音不够立体,应要再花一些时间挖掘林浩身边的人。
  在我眼里,叙事体是最原始,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文体。李海鹏复原举重冠军才力死前的几个小时,受重压猛然下沉的出租车,似乎才力也就这样沉下去了吧。我希望能给读者讲讲林浩的故事,一个由小故事穿起来的大故事。这些小细节构成了林浩的六年,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于是,我断断续续地把稿子修改了3个版本,但依然不太好看,也没有找到好的时机发出来。就在我对这篇稿子不抱希望的时候,同为地震小英雄的雷楚年,因诈骗受审的事情,一下就盘活了林浩的稿子。有新闻时效性,编辑决定将林浩的稿件作为当期文化头版。那一瞬间的感觉,有点尴尬,也有点侥幸,很复杂的情绪。
  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满意的采访和稿件,有很多遗憾。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很珍贵的一段经历。我的记者“生涯”开始于此,也结束于此,一共四个月。
  (相关报道:《英雄是什么?》,刊发于2014年11月6日,获2014年11月南方周末新闻奖)
  
作者: jimzhang    时间: 2018-3-23 05:34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欢迎光临 [ A.U.PEOPLE 澳群澳洲珀斯Perth华人网官方网租房二手车招工二手买卖黄页退税税务Tax Return 珀斯 悉尼 墨尔本 布里斯班 阿德莱德 堪培拉] (https://aupeopleweb.com.au/1/aupeopl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