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波波从中国传来的房地产风暴消息,让澳洲的房产市场顿时蒙上了一圈寒意。
其中两个是重磅的:首先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海南博鳌演讲中宣布:“货币政策经过多年QE,全球已经到达周期尾部,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再宽松。”
再有万科宣布,在中国的12个城市,为13个在建项目提出13.8亿存货的跌价报备。总裁郁亮说,“国家对部分热点城市出台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欣慰,这一次调控是及时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万科的表态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我在前一篇文章“如何令北京、悉尼房价回落?”中就说过,在中国,房价如何治理,体现的是顶层的意志。相对于金融风暴,相对于贪腐老虎,相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房价的处理只是辅助性的,房价高甚至对稳定印出来的财富不乱窜还有些好处,只是,现在也到了该刹一刹房价的时候。
这应该会让很多人不习惯的,感觉也会复杂。一方面“大国大印货币,小老百姓要买房抵通胀”这个炒房的“正当”理由要消失了,房子为你赚钱的速度会减慢,另一方面,少了资金大鳄来抢房子,又会让你不那么客易当“房囧”。
[attach]633753[/attach]
这对于誓言要改善房屋可负担性的澳洲政府来说,无疑是又多了一个要慎重考虑的变数。因为在当前的公众舆论中,把房价上升归罪于投资者和海外人士,是“主流”意见,怎样才能提高供应量,提高政府的审批速度,提高专家、大众对层高、密度的容忍度等问题,反而都是排在后面的。
但其实,澳洲房市的真正问题,是利益分配模式落后的问题。地价上升虽然让不少人先富了起来(政府也是大户),但是低收入人士并不觉得自己享受了多少来自房市的税收好处,而且很多公共建设始终没有专款起动。所以,与其说要解决房屋负担性问题,不如说如何让大众分享房市的红利,如何帮政府为市政建设融资。
因此,热钱退潮这个信号在五月联邦财政预算之前出现,对防止政策误判,引起房市正常投资萎缩是一个及时的警醒。
什么才是合适的模式,既能从房市提取价值,又保护投资者积极性呢?除了被广泛宣传的Value Capture,还有另一种少人提及的TIF模式,是值得说说的。
税收增额融资(Tax Increment Financing, 又称 TIF)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使用的一种融资模式。因为当时美国的中央财政非常拮据,给各州的拨款大幅缩减,各地政府穷得揭不开锅,一些规划好的市政建设根本没有办法上马,于是他们不得不自己想办法,把一些规划好的市政建设的税收前景,用来发行债券。
具体的执行是这样的:政府根据发展的需要,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按所需费用向公众发行债券。当计划执行时,就把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财产价值冻结起来。在接下来开发过程中,这个地段内的土地财产价值会不断提高,政府就把这部份增加的税收,全部划入一个特殊基金帐户,专款专用,偿还开发时募集的债务。等到 TIF 债务清偿完毕或计划期限届满,整个计划即宣告结束,政府撤出管制。
TIF这个方法,可以用于很多种发展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的安装、维护或升级,甚至小至街道和街道照明、人行道改善、桥梁和道路、供水设施、污水处理、排洪、公园、停车场、受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土地征购和清理、规划和可行性研究,以及债券融资的交易成本等等...它使一些发展落后的地区不必仰赖中央财政的资助。后来TIF就逐渐成为美国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建设中最受欢迎的融资机制,在全美近50个州都有立法通过可以使用。
TIF的好处,是它不会像Value Capture那样,让人直接看作是一种强制增收的税,它变身为政府债券了,而且要求规划更有针对性,专款专用,形成了收益后才收取。不是立个概念要在你家500米建一条路,就要你交税。所以更容易在公众讨论中获得通过。
这也是澳洲房地产理事会(Property Council of Australia)为联邦预算案所提交的报告中一条重要的建议。
钱能流动的房市,才是正常的房市。中国的调控似乎又帮了澳洲一次。
源自澳房汇
欢迎光临 [ A.U.PEOPLE 澳群澳洲珀斯Perth华人网官方网租房二手车招工二手买卖黄页退税税务Tax Return 珀斯 悉尼 墨尔本 布里斯班 阿德莱德 堪培拉] (https://aupeopleweb.com.au/1/aupeopl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